第四百五十三章 各怀机心(第2/4页)

赵光义点了点地图,矜持地道:“打下一个汉国并不算甚么,总有一天,朕还要夺回幽燕,把唐末以来沦丧异族的领土和子民全都拿回来,打一个大大的天下,铁桶样的江山!”

慕容求醉忙道:“官家雄才大略,文治武功远胜古今贤王,必能功盖汉唐,留芳万世!”

赵光义呵呵一笑,又道:“西北三藩应诏出兵了,夏州那边,你可及时把消息泄露出去,李光睿只要不是太蠢,他一定会抓住这个机会。的”

慕容求醉应声道:“是,消息马上就送过去。”

赵光义又沉吟道:“先南后北,一统天下,这是我大宋立国之初就拟定的国策。如今南方已然平定,国力日渐昌盛,是该兵锋北指,跃马上京的时候了。北国如今孤儿寡母,朝政不稳,正是朕夺回幽云十六州的最佳机会,时机稍纵即逝,须不可放过。这个时候,朕绝不能让西北拖了朕了后腿。”

慕容求醉道:“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西域继续保持分裂和制衡的局面。西北诸藩之中,折御勋、杨崇训成不了什么大气候,而杨浩则不然,他得天时、地利、人和,再加上李光岑这块金字招牌,未必不能取李光睿而代之。折御勋和杨崇训和他的关系又极密切,一旦让他成为西北第一强藩,这诸藩就抱成了团,铁板一块,再难制约了。”

赵光义道:“李光睿对朕还算恭驯,而且素无自立的野心,百十年来李家与折杨两藩争权夺利,早已势成水火,反观杨浩则不然,他不但得天独厚,占了李光岑义子之利,招揽了党项七氏为他所用,与府州、麟州缔结同盟共进共退,而且……此人很可能还与契丹有些不可告人的勾当,这才是朕容不得他的最大主因。”

慕容求醉颔首道:“官家说的是,杨浩与契丹人同时进攻银州,这也未免太巧了,虽说他们各有所求,但要说他们事先没有勾结,实难叫人相信。尤其是他们攻打银州配合太过默契,银州城陷之后,一向贪婪成性的契丹人居然会放弃银州迅速退兵,把银州拱手让于杨浩,两者之间岂能没有不可告人的阴谋?契丹对被迫放弃汉国一直心不甘情不愿,依臣之见,这杨浩很可能就是契丹准备用来替代汉国,继续牵制我大宋的傀儡,所以才予以配合和扶持。”

赵光义冷笑起来:“为防患于未然,朕才要借用李光睿之力,打他杨浩打回原形。”

慕容求醉恭维道:“陛下一箭双雕,端地妙计。”

“呵呵,一箭双雕么?”

赵光义自得地一笑,双眼看到前方情形,目光渐渐变得阴鹫起来。

他的仪仗刚刚驶出浮山,此时仍处于高地,居高临下地望去,只见三路大军逶迤如蛇,正行进于山野之间,前方山脚下,一支大军已走出了山野,正往前方行去,军中高竖一杆大旗,却是一个“赵”字。

赵光义的脸色又沉了沉,慕容求醉窥其脸色,忙道:“陛下,如今已接近汉国地境了,汉国马军都虞候马锋、步军都虞候刘继业素来诡计多端,善打埋伏,为防汉军奇袭我军,当令先锋先行一步。”

“嗯,爱卿所言有理。”赵匡胤一点头,慕容求醉便躬身一揖,步出御辇,站在车畔向禁军统领白文烈大声道:“陛下有旨,着令先锋加速前进,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刺探敌情消息。”

……

“陛下有旨,令先锋官率所部前行百里,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刺探敌情消息。”

赵德昭听了旨意,淡淡应道:“知道了,传令,加快行进速度。”

三军先锋营立即加快了速度,甩开大队一路疾行,傍晚时分,前方出现一座城池,赵德昭勒马问道:“前方是什么所在?”

探马回报:“将军,我们已经到了平定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