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三章 愿做长风绕战旗(第4/6页)

折子渝嫣然一笑,说道:“甘州大力发展手工业和商业,除了可以尽快改善他们的生存条件,还可以通过商业交流加快他们与其他部族的融合,同时,甘州减少了自己的基本产业,而侧重于工商业,以工商产物换取粮食等物资,那么它对其他地区的依赖也就更重了,这二十多万回纥人,就算部族中出几个野心家,也掀不起什么风浪来了,大王您略施小计,不动声色地就解决了这股本该最不安份的力量的忠诚问题,是么?”

杨浩在她的鼻子上刮了一下,笑道:“我就知道,什么都瞒不过你。”

折子渝皱了皱鼻子,说道:“贺兰山下,千百年来黄河冲积出了大片的平原,确实适合农耕,不过,光是教授他们耕种的本事,把一些游牧在沙漠戈壁地区的贫穷部落迁徙过来,未必就能把这个地区发展成兴旺的农业地区。等到大量的人口集结过来,你会发现开荒垦耕也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种子、农具、土地收成能够养活他们自己之前的粮食供应,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你的府库已经掏空了,只靠朝廷,发展不起来的。”

杨浩目光一亮,喜道:“不错,种大学士、户部范尚书都和我提过这些事情,女诸葛有何高见?”

折子渝道:“两位大人是什么看法?”

“完全相左的意见。”杨浩苦恼地蹙起了眉头:“范思棋掌着户部,我想大力发展农耕,可他那里缺钱缺人缺东西,什么都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我西征玉门时,一路上吞并了凉甘肃瓜沙诸州,许多曾经扶保当地诸侯与我作对的豪门世家被我迁去夏州,现在又迁来了兴州,这些世家豪门离开了故地,田产宅院和店铺都变卖了,现在手中有大量的浮财正愁无处投入,其实可以大力借助他们的财力,划定地域给他们,由他们招纳佃户,向佃户提供农具、耕牛、种子和各种生活资料,以完成土地开发。

不过,种大学士却有异议,他说,掌握着大量土地的田主在地方上拥有相当大的权势,任你律法如何森严、制度如何严密,他们总能利用权势,想方设法地逃避税赋和各种差役差派,再不然就全部转嫁给佃户,不断提高地租,而佃户既没有能力逃避官府的差派税赋,又没有那么多浮财来缴纳税赋,最后就是富的越富,穷的越穷。

一旦税赋过重或者适逢灾年活不下去的时候,就会揭竿而起,历朝历代民乱的根源,大多起源于此。因此认为还是应该均田地,不说绝对的均田地吧,也应该避免豪绅世家掌握绝对多数的田地。否则,不啻于饮鸩止渴,眼下的问题解决了,却埋下了祸乱的种子,也许三五十年,也许百十来年,必酿大乱。”

杨浩叹了口气道:“这一下问题就来了,不给予那些豪绅世家大量土地,他们就没兴致掏钱雇人开荒垦田,没兴致置地买田,没兴致购买农具、耕牛、种子,更遑论土地有了收成之前养活大量迁徙来的百姓了。我又不是山大王,难道能从人家的口袋里往外抢钱?可要是依着范思棋的主意……”

杨浩摇了摇头,脸色沉重起来,当这个大王固然风光,可是除非把一句臭名昭著的:“我死后,哪管它洪水滔天!”奉成人生箴言,否则施政岂能只顾当下,不为子孙后代打算?

折子渝扭过头来,诧异地瞄了他一眼,说道:“当初,你以宋国宣抚使的身份宣抚唐国,各处都走了一遭,就没了解一下江南的租税么?”

杨浩道:“我当时可没想过要当皇帝,去了解这些东西干什么?那段时间,我主要是了解唐国的山川地理,兵马布署,民政经济,自然了解不多,怎么?江南田地租税有甚么特别之处?”

折子渝微微一笑,说道:“原来如此,我说呢,江南领风气之先,许多东西都比北方先行一步,继而再慢慢风行于世,我因为家兄当时是府州之主,自辖一地、自据其民的缘故,却很注意这些东西。据我所知,你所在的霸州等北方地区,仍以分成雇佣佃户,地主提供土地、农具、耕牛、种子,每年收获的产物,田主可得五成、六成,七成甚至高达八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