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六章 归心(第3/5页)

后边一位年纪更大一些,便袍布巾,面容清癯,三绺花白的胡须,一张端正的面庞,两眼温润有神,那一脸方正之气,令人望而生敬。只有知道他身份的人,才知道人不可貌相,谁若以貌取人,把这老头儿当了方正君子,准得被他卖了还得蛮开心地帮他数银子呢。正是连事五朝屹立不倒的官场常青树,政坛不老松,罗公明罗老爷子。

“罗老,你这儿子,由你训导岂不是好,何必着人点拨,让他来找我呢。曹某方才可是捏着一把冷汗呐,如果你这儿子坚辞不允,说不得,也只好先把他扣起来,一番打斗,岂不伤了我这棚中的花花草草。”

大计已售,曹彬心情放松了许多,一见他们出来,便向罗公明打趣地笑道。两个人一文一武,曹彬和这老滑头本来没有多少交集,不过眼下共赴大事,还是罗公明牵的头儿,两个人的感情便迅速升温,成了一对知交好友了。

罗公明捻须微微一笑,说道:“我这儿子,喜欢钻牛角尖儿,当父亲的苦口婆心,终不及曹大将军当头棒喝呀。”三个老者一齐大笑。

这天下局面,不易真主,真的是不可收拾了,而罗克敌本与杨浩有过命的交情,他的堂妹又是杨浩的王妃,将来一旦成就大业,这正宫皇后也是跑不了的,而且他深爱丁玉落,一旦投奔过去,彼此之间便再无阻隔,必可抱得美人归。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罗克敌考虑如何抉择时,唯一的标准就是对宋国江山社稷、对天下黎民百姓是否有利,根本就没有想过以他具备的这些有利条件,一旦附和曹彬,共行废立之举,对他个人前途何等有利。

这样方正的一个儿子,罗公明若以父亲身份,要他从家庭和个人前程的角度去考虑,说不定反而坏事?唯有让曹彬这个外人,用家国天下的大义理由去说服他,眼见兢兢业业扶保大宋直至今日的曹国华也有心行废立之举,他才能很顺利地拐过心里这个弯儿来,这老爹也算是用心良苦了。

不过天下父母心都是一样的,正如赵光义阴险狠辣,虽觉自己儿子过于正直迂腐,其实还是非常喜欢这个儿子一样,老罗一辈子油滑狡诈,儿子的性格虽然不像他,他也一样的为儿子高兴。自己可以不做正人君子,可当爹的,谁不希望自己的儿子是个品行高洁的正直之士呢?

……

天下惶惶不可终日之即,关中又发一道檄文通告天下,这一回却是以岐王名义,赵普和卢多逊两位大宋前宰相草拟发布的。

因北朝敌入侵,岐王殿下恐天下黎民百姓受苦,愿将家事搁下,先御国仇。公开宣布北朝一日不退,岐王不出潼关,这样一来,陈兵潼关口外的十余万禁军就可以抽调出来参与驱逐外敌的战斗。这可不是一句空话,通告天下的檄文,谁敢毁诺?大宋就是现在把潼关口外的兵撤得一个不剩,也不必担心关中会杀出一兵一卒。

仅此一举,岐王的威望登时如日中天,再也无人可及。原本因为七大罪的檄文,许多官员士绅、普通百姓就已心向岐王,再经过接二连三的战争失败,赵普、卢多逊两位声望卓著的宰相公开投奔,许多地方官员已经开始对关中眉来眼去,暗送秋波了。这份檄文一出,明眼人都知道,变天,恐怕是不可避免的了。

东京汴梁西城,安州巷,唐府。

唐家三兄弟坐在一块儿,满桌子山珍海味,三个人却是全无食欲,只是闷头喝了半天酒,却没有动上一箸。

“这一注,咱们投错啦……”

唐英一仰脖子,杯来酒干,动作端地是豪气干云,只是愁眉苦脸,如饮马尿。

唐勇哼了一声,没有说话。

“也不算太糟。”唐威忽地展颜一笑:“七嗣堂七宗五姓,传到今日势力最大的就是崔郑两家,咱们和李家屈居三四,卢家亡了,其他几姓也渐趋没落。可现在怎么样?崔家在青州的老巢让郑家端了,郑家的根基让崔家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