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五章 议封王(下)(第3/4页)

不久王宣、曲端、任得敬也奉命率部曲到长安来会,刘锜、耶律余睹亦来参拜,折彦冲这才下令检阅京兆大营军马,见这支军队在种彦崧的带领下中规中矩,便让诸将作一评价。

耶律余睹道:“进退有矩,不失名门之誉。种门有后矣。”

曲端嘿了一声,竟道:“军队倒还老实,可惜霸气不足!和其他十上将带出来的人相比,这支人马虽不能说无法与其它十军并列,但若排名,只怕就算不列第十一,也要排第十!”

众人不料他竟如此不客气,种彦崧却只是笑笑道:“能与诸位并列,已是彦崧之荣幸。”

刘锜与种彦崧渊源颇深,数年来又同在西北并肩作战,交情亦厚,横了曲端一眼,冷笑道:“不知在曲正甫心中,晋北军又排第几?”

曲端淡淡道:“不敢居刘种之前,亦不在耶律之后。”他这里所说的种,自然不是种彦崧而是种去病。

王宣一听,便知道他自诩居三甲之列,笑道:“霸气的军队,真打仗时未必便胜过老实的军队。可惜彼此都是大汉上将,没机会一较高下,倒是一件憾事。”

任得敬虽然还未居上将之列,但此时隐隐然也是上将军的候选了,凑趣道:“若陛下允许,几时请几位上将演习对战,让我等开开眼界,倒也是一件盛事。”

曲端冷笑道:“演习只能试出一支军队有多差,未必试得出一支军队有多强!虽不是纸上谈兵,却也差不多了!”

卢彦伦在旁笑道:“几位上将军虽不能真打,但放着有一位英明神武、目光如炬的千古兵家奇才在此,诸位为何不请他品评品评,以作定论?”

曲端便问那奇才是谁,卢彦伦道:“自然是陛下了。”

耶律余睹和任得敬都慌忙道:“不错,不错。”

刘锜曲端心中却都想:“马屁精!”但面上亦不敢表露,都注目于折彦冲,要看他如何评价众人高下。

折彦冲微微一笑道:“兵者乃凶器,我辈不得已而用之。幸得诸位协力,安此半边天下。往后当戮力同心,以成全功,至于高下,千古后自有定论!”

刘锜等听了这话才肃然动容,心悦诚服,折彦冲又拍了拍种彦崧的肩膀道:“至于小种,实是我大汉的太平将军。”

任得敬心道:“陛下这话似乎一语双关,这太平将军究竟是致太平的将军,还是安于太平的将军?嘿,只怕陛下心中未必不同意曲端的话。”

种彦崧却欣然道:“能当一个太平将军,却是我祖父的生平夙愿,彦崧之志亦如此。”

刘锜叹道:“种少保卫国安民之志,举世同仰,真乃我辈之楷模!”

曲端却道:“不然。种少保虽然是我西北军旅之硕果元魁,但他身处末世,其治军之气象、用兵之心术,均染末世之迹,与我大汉今日之开国盛况不可同日而语!诚如陛下方才所言,天下虽安半壁,但仍有半壁未安,我等正当奋发图强,以成全功!”

刘锜种彦崧听了这话心中都是一震,他们自然知道要“成全功”意味着什么!刘锜犹豫了片刻,说道:“如今南北相安,未必用得上我等了吧。”

曲端道:“相安只是表象,别人看不透,难道刘将军也会被蒙住?再说这等天下一统的大事我等不做,难道还指望那帮文官?”

刘锜道:“若杨丞相所领导的大臣达士们能战胜于朝廷,我等乐得清闲!”

曲端和刘锜本来同出西系,但这些年来两人的主张却越走越远,和刘锜种彦崧与文官系统倾力合作不同,曲端对文官系统向来看不起,所以听了刘锜这句话忍不住连连冷笑:“若靠那帮穷酸,只怕一百年也成不了事!”

刘锜却道:“书生们办事虽然迟缓拖沓些,但也温雅从容些,若些许光阴能换来兵不血刃,我辈等等又何妨?曲兄只记得陛下天下半安一语,为何却偏偏略掉了陛下‘兵者凶器’的圣人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