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四章 钟老爷的大转进(第2/3页)

刘驿正清了清嗓子,大声道:“从圣道二年起,我英华治下,田则合并,田税调平,生田、普田和熟田,生田田税一分银,普田三分,熟田五分!”

稻谷草里,瞬间静了下来,连偷食的鸟儿似乎都被这消息惊住,再没了叽叽喳喳的鸣声。

好半天,钟上位才清醒过来,带头喊道:“万岁爷——圣明!”

众人醒转,也都叫了起来,万岁爷怎么不圣明!?原本田分九则,分得很细。最上则田税高达九分银,当然,那都是熟得不能再熟的田,中则田平均四分。现在这么一调,最熟的田只交五分,中则只交三分,这是大减税啊。

跟满清时代不同,英华治下,减就是减,实实在在,这就意味着农人的负担起码减轻了两成以上。而对稻谷场里这些农人来说,他们正计划转种物税优惠的作物,如果顺利的话,收入暂且不算,负担比今年几乎要低三成。

杨局董都笑得一脸灿烂,心说这个局董争不争也没什么了,这样的日子,那才是真正的盛世。

又是钟上位扫了大家的兴,他问道:“驿正,怕不止是这个消息吧。”

他是有心人,刚才刘驿正提醒过,估计有消息对地多之人不利,如果只是减田税的话,跟刘驿正的话可对不上。

另一个声音道:“这消息还是我来说吧,反正以后是归我管……”

众人赶紧朝此人躬身,这是王农正。

王农正朝刘驿正点点头,朗声道:“陛下刚刚颁下了《劝租诏》……”

听得“劝租”两字,钟上位心中一抖。

“陛下在诏书中说,此国为万众之国,大家就要和睦相亲。虽可循正道得利,但和气生财为先。前些日子,农人苦于田价,一国动荡,此乱就得大家齐心合力,一同来平。昔日佃种田地,五五为古制,陛下也不愿以君威压民意,因此他劝谕治下有地之人,以四六为根,佃于他人。此非强令,而是陛下希望大家以善为先,自愿而行。”

听王农正说这话,降租只是自愿,钟上位松了口气,暗道自己那小同乡做事还是有章法的。劝劝大家,摆个姿态而已。没有实利,谁愿意降啊?五五也就保个三分利而已,再低,买田佃人就没得赚了,天下所有地主都得跳起来。

王农正接着道:“陛下说了,既然是大家齐心协力,所以朝廷在此事上,也要出分力。所以呢,凡是地租自愿降到四六,并且在我农署将租约过契的,生田田税再降五厘银,普田和熟田降一分银!”

“以四六佃田之人,官府将发匾额嘉奖,同时县乡公局推选,也会从优考虑。子弟入学,工商积资,条条大道,都会为他们敞开,有田之人,自己注意了哦。”

听到降息就降税的消息,钟上位的脑子就已经盘算开了,转得几乎冒烟,再听到后面一系列好处,他两眼一亮,几乎当场就要跳起来,去找王农正将自己名下所有租约过契。降息再降税,他们地主终究还是要损失一些,但有后面那些好处,怎么也不算肉痛,甚至还是好处多多。

可过契不是他一方能解决的,所以他只能握着拳头,兴奋地在原地又蹦又跳。

见着场中又一片欢腾,刘驿正也呵呵笑了,他本是军中老兵,很早就因为韶州之战而丢掉了一条胳膊,被安排回老家,任了驿正。如今这一国,仁政连连,对他这个舍命拼出来的国家,舍命效忠的皇帝,他是无比满意,同时无比自豪。

自豪的还不止是这件事,王农正拍拍刘驿正的肩膀,嗓音也带着些激动:“咱们以后可不是孤寡无依的弃儿了,咱们也有上司了,哈哈……”

想到这事,刘驿正也咧开了大嘴。之前驿事归兵部管,农事归户部管。但最近朝堂一番政务调整,在尚书省里又设了驿部和农部,他们就有了直接的部门,而不再是过去被人兼管的边缘角色。当然,薪俸待遇,因为自成一部,自然也会有特别设计,而不必跟着兵部和户部一起吃大锅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