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章 磨刀待砍柴(第2/3页)

当允禵认识到自己身为满人,绝无可能自立一路,破罐子破摔回了北京时,陈万策就知道,自己在北面绝无好下场。经历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后,再被年羹尧的智囊左未生说服,终于投向了李肆。

一方面是武昌之事耽搁了,一方面是禁卫署于汉翼不信任他,花了不少时间来回盘查,后来得了汤右曾史贻直等人保证,才终于从阶下囚变成了座上客。

跟孙嘉淦作完买卖,李肆才接见了陈万策。这位军师虽是理学出身,却是满肚子鬼谷子流帝王术,上来就向李肆建言左联年羹尧,右搅江南势,要三年复宋地。李肆送了句“不合时宜”给他,他还当是赞扬。

见他跟英华“主体思想”格格不入,李肆就让他去白城学院进修,陈军师还满脸不豫,觉得自己这“名士”是被慢待了。

好在他也算有自知,没被李肆当作南北交易的政治筹码,他就很满足了,也就乖乖收拾行囊,去了承天府重当学生。

接着李肆就面对更是怀着一肚子纵横术的左未生,看起来这年羹尧心思很深呢。

左未生说:“年亮工早前所为,已是触了北面皇上的忌讳,即便今日显赫得宠,也难保异日遭走狗烹。因此年亮工遣左某来,是希望能跟皇上牵个善缘。今日望与皇上敦诚相邻,异日若是有变,愿为皇上献陕甘四川……”

听得这话,李肆心说,年羹尧不傻啊,早早就能想到后路,前世那个时空里,他怎么会落到那般下场呢?

年羹尧确实不傻,尤善骑墙。早前连续在老八和雍正,十四和雍正之间骑墙,现在则是想在他李肆和雍正之间骑墙。

骑就骑吧,反正到时爆蛋的又不是自己……至于献什么陕甘四川,只派了心腹来,连一个字都不愿亲笔写上,这种诚意,李肆只能嗤之以鼻。

现在李肆也没想着拿什么陕甘四川,拿了就得面对藏地、青海和准噶尔一条线,他可没精力去打理。只要年羹尧不在四川搞事,就跟他“敦诚相邻”罢。

打发走了左未生,接着再处理禁卫署抓到的福建巡抚李绂。由李绂,李肆想到了还蹲在福建,施出了吃奶的力气挽救台湾那艘沉船的施世骠。

“打台湾,收福建,灭施世骠,必须得尽起海军,现在海军一心扑在扩建之事上,怕是没这般余力。”

李肆找来萧胜,商讨闽台对策,萧胜是这么看的。

“跟欧人联手?他没那个机会!最多半年,半年后,再多几条海鲨级战舰,就能把他压得死死的。要他生要他灭,都是四哥一个念头的事。”

萧胜如此分析着形势,在他看来,施世骠只能勉力维持着福州、泉州、澎湖和台湾府城这一条线。朱一贵和杜君英靠着英华的军火支持,在台湾能跟施世骠继续顶牛。闽台问题,最好留到跟欧人在南洋对决前再解决。

此时萧胜的眼光已扩到整个南洋,甚至远及欧人。他认为,福建海商跟马尼拉的联系,还是独立于英华之外的一条线。若是此时英华收了闽台,这条线就必然要纳入英华的南洋体系,那时就要跟西班牙人提前正面开掐,这对海军力量依旧不足的英华来说,并不是好事。

这也符合李肆先南后北的整体策略,而且南洋未定,将台湾拿到手,也要分散精力。由此李肆决定,闽台依旧维持现状。

李绂的命运也由这番商议定下了,原本李肆对这个理学官僚也没什么兴趣,在原本的历史上,此人挟带着康熙时代的理学名臣“风范”,跟雍正名臣田文镜水火不容。雍正对他的严厉处置,也代表着康熙的施政理念在雍正手里彻底终结。

既然此人是个麻烦货,李肆就原样奉还,将他礼送出境。至于李绂要怎么解释他这几个月“做客”英华的经历,那就是他自己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