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章 魔鬼就在铜钱中(第2/3页)

一个老“抄手”一天最多能出五百张尺宽韶州竹纸,只论工钱,一刀(百张)就要十文钱,加上原料和其他环节的人工,市面上一刀书纸要卖三十文以上。纸贵书就贵,到圣道五年,英华国中的书价还没大变化,一本怎么也得上百文,以至于国中劣纸书泛滥,人人为之愤慨。

段国师所著《南明史》和《明史辨疑》等书,因为纸贵,即便有皇帝人情补贴,外加他在股市风波里捞的银子,印量也只有他期望的三分之一,为这事段国师还很发过一阵牢骚,他想要县学以上生员人手一本免费的,那可是数十万本……

杨百隆半路出家,比其他靠手艺吃饭的纸坊更敢想敢干。他先用蒸汽机煮浆捣浆,小见效益,接着由夏日生鲜腐烂而想到斩竹漂塘其实也是腐材过程,就造出大铁罐子,用蒸汽机的热气熏煮。

三个环节下来,工效提高十倍,从投料到出纸,一槽,也就是一批纸的生产周期只要七八日,杨百隆的纸坊迅速以低价横行韶州。但他仍不满足,抄纸环节还是手工,而且还需要熟练“抄手”,要扩大规模,就得增人。

这个环节靠他自己很难克服,最后还是通过乡院县院求助曲江知县,知县又协调官府,找到东莞机械公司。东莞机械很感兴趣,他们就希望将蒸汽机推入各行各业,立即派出了工匠,帮着杨百隆一起设计出了自动抄纸卷帘。用类似水车的转机抄纸,功效提升了三四十倍之多。在确保卷帘机件不出问题的情况下,质量非常稳定。

杨百隆最终实现了造纸业的初步工业化,但要扩大生产,靠他自身的财力难以办到。这时青田公司出现了,洒下大笔投资,帮他立起了这一业。他的纸坊所产“机纸”以不到“土纸”四分之一的价格横扫国中纸业,兼并了大批韶州纸坊,在圣道七年组建了韶州纸业公司,还上了市。

福建纸业远比广东兴盛,在韶州纸业的打压下却溃不成军。被逼无奈,福建纸业一面也引入蒸汽机,一面也进行兼并重组,成立了以漳州纸坊为核心的福漳纸业。可缺乏强力领军人物,内部矛盾重重,发展比迅速壮大的韶州纸业慢得多。福建纸业刚跨出南方,在江南设销售点,韶州纸业却已开始在江南设厂。

当然,仅仅只是福建纸业的纸,就已让江南纸业感觉如坠深渊。

就在杨百隆跟百花楼管事在码头聊天时,龙门一处商站里,几个苏松纸坊主正捧着一刀白竹纸泪流满面,十二文!是本地纸的三分之一!这南蛮的机纸,还要不要人活了?

“南蛮的纸坊肯定是赔钱赚吆喝!古往今来,造纸就是那套章程,我压根想不出,他们是怎么把本钱压到这么低的,这不可能,这不合理!”

“多半是用不要钱的吕宋力夫,官府也没抽税,料也是在南洋砍的树,一文不费!”

“说得我都想把纸坊搬到南面去了……”

正满腔愤慨,商站伙计又在纸摊上放下几刀纸,一看就是上好竹纸,这些坊主马上拥了过去。

“韶州来的,十文,没听错,十文。”

“兄弟……站稳了……”

一听这价,有人就要往地上仆。

“韶州纸业还要在龙门设厂,到时还会降到八文吧……”

商站的伙计又多嘴了一句,这下连扶人的也仆到了地上。

“韶州纸到了么?就这点样品了?算了,先来福漳纸吧!”

“咱们不是商代,只能给零价,这知道。也够赚了,有多少,三百担?全要了!好好,咱们分……”

“哟,秦坊主白坊主,你们都在啊,是是,你们的纸也还是在卖的,以后再谈,以后再谈!”

一帮该是纸商的人涌过来,敷衍着跟老关系户打了招呼,生怕抢不到这些机纸,一窝蜂地下了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