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三章 满汉一体,主奴一心(第2/4页)

西山的满汉两大营,在十月下旬,竟又迸发出了火热的练兵高潮,让雍正颇为欣慰。

十月二十八日,秋高气爽,雍正銮驾亲至西山,还带上了大批王公重臣,一场浩浩荡荡的检阅大典就此上演。

汉军营先露面,脚踏鼓点枪上肩,个个头裹黑巾,目光勇毅,布鞋绑腿,号衣整齐,胸前背后白圈黑字的“兵”格外惹眼。一排三十人,二十排为一小阵,小阵排头是鼓号手和棋手,六百多人举手投足,竟如一人,方阵如一块铁板,掠过看台,没有丝毫松散,雍正都连声赞叹:“好!好!这才是我大清的兵!”

一边的检阅顾问,西班牙人胡安暗自得意,这几年训练,训得最多的就是走队列,能做到三十人宽幅,二十人深度,还能这么整齐,就连欧罗巴的军队都做不到。话又说回来,也是汉营这些中国人的服从性很高,才能让他们西班牙教官揉搓出这样的成绩。

“保、家、卫、国!”

“忠、君、护、清!”

“誓、灭、南、蛮!”

列队而过的方阵响起雄壮声潮,汉军营为展现自己的风采,特地在队列式里编进去了鼓舞人心的口号。

“杀!杀!杀杀!”

而口号末尾,随着一阵更有力的呼喊,兵丁们的动作更为摄人。火枪下肩,前举,沉沉一抖,再哗啦啦转了一圈枪花,然后回到肩膀上,一股“肃杀之气”充斥着检阅场,雍正心胸也被激起一股豪壮之气,下意识地鼓起掌来,引得跟着他来的王公大臣们也赶紧跟上。

“不错不错,虽有些呆板,却比往常秋操的九进十连环还显得有劲!”

“这本就是汉人专擅的嘛,咱们满人长于骑射,皇上硬要压着练火枪,自然比不上汉人。”

王公大臣们还低低议论着,之前觉得雍正在西山大营里下的功夫似乎太过,可现在看来,由西班牙人调教出来的火器新军,气势就是不一样。

人群里,老态龙钟的赵弘灿垂泪唏嘘道:“南蛮就是这般打仗的!直愣愣地摆阵,直愣愣地走过来,然后一阵排枪,咱们这边就败了……”

马尔赛抚着自己的伤腿,开始深刻反省:“皇上英明啊,熬了这么多年,终于把南蛮的兵法学了过来,瞧这阵势,就算是城墙,都能直接撞垮了!”

西山大营有满汉各八营,每营又分五小营,每一小营就是法兰西和西班牙陆军通行的营编制,大约五六百人。汉营汇聚八营里的好手,拉出来一个整营三千人,也就是五个方阵。前四个方阵滚滚而过,第五个方阵一登场,顿时再引得场外看台一阵喧嚣。

“刺刀!刺刀营!咱们大清的刺刀营!”

赵弘灿有些燃了,朝着雍正起劲地喊着,雍正矜持地一笑,心道终究有识货的,看出了朕下的非凡功夫。

前四个营的兵丁,手里端着火枪,腰间还挂着单刀,这是鸟枪兵的一贯形象,大家都没觉得有什么不对。而现在出场的方阵,兵丁腰间没了单刀,手里的火枪上却多出了一截狭长刀刃。

刺刀,让大清官兵闻风丧胆的利器,历数清英多次大战,这玩意给大清官兵造成的压力,比火枪大炮还要凌厉。广西梧州,湖南郴州,湖南长沙,南蛮兵靠着这刺刀,远能射,近能刺,远近一体,一人能当大清三人用。而在雨季,火枪受潮,刺刀更是续战的依凭。

雍正即位后,不仅组建了西山大营,还让管理西山大营的火器编练衙门研究和改进大清火器战法装备。让大清官兵也用上刺刀,是这个衙门的一项战略课题。

可惜的是,火枪好造,刺刀难配。难点在于作坊造出的刺刀,上枪卡笋精度不一,刀枪总是难以一体。刺刀摇摇晃晃套在枪口上,射也不好射,刺也不好刺,最终只能倒退回腰刀时代,临敌近时,丢枪用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