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一章 生机勃勃(第4/4页)

米五娘的话就如那匕首一般,在这些人的心头一下下戳着。

“从小师傅就带着我在老母座前立下了宏愿,这辈子,就要立下这一业,不管付出多少代价!为了在人间建起真空家乡,毁掉我米五娘,毁掉所有,都在所不惜!”

米五娘的话语如积云阴雷,就只在太仓嘉定城外黄家村这个小小地方荡开,而数百里外,龙门江南行营,秘书监杨适也正在皇帝的日程备忘中写下这个地名。

“……黄家村方家族田案,要去嘉定啊,不安排祭奠屠城死难者的仪式么?”

李肆看着日程,关心的是另外一回事。

他现在被政事堂用得团团转,审理族田案也是其中一件大事。族田分户是英华既定国策,趁着江南刚平,还是军管,威势可用,强推下去,这是硬的一面,而软的一面也要考虑,皇帝亲自出面审理族田案,以政治意义营造分族田的大原则,也能消减纷争。

这一桩案子是政事堂精选出来的,选此案的原因是,这案子死了人,影响大,同时族田归属很好定夺,皇帝稍作调整,争夺各方就能服气。

作为直掌法司的皇帝,御断此案,自然是象征意义大过实际意义。这是儒法一家时代的老套路,可眼下江南形势所需,也不能不暂时用上。

“汤相说,嘉定若祭,江阴就得祭,江阴祭,其他地方也要争,还是稍后在某个地方总祭江南的好。”

杨适这么答着,李肆哦了一声,不在意地将日程放到一边,脑子里又升起之前那个隐隐约约的念头,似乎忘了什么事呢……

松江知府衙门,僚属向郑燮呈上行文:“行营转来军情司和禁卫署行文,说江宁等府有白莲教各派教首行动的迹象,似乎朝松江一带汇聚……”

郑燮接过一看,嘴角微抽:“十多个教派的教首都动了起来?这是要干什么?行文各县,暗中盯防……”

他本不当大事,所谓十来个教派,也就几十个人而已,这种流动,在已取消了关卡的江南根本就是沧海一粟。可忽然想到行营之前另外转来的急文,皇帝可能要去太仓审案,又多加用一分心。

“着各县典史县尉提前盘查……”

英华御驾出巡远没有明清皇帝那般大排场,但暗下的功夫却比明清还要深,全面排查是例行项目,郑燮是把这行动提前一些。

吩咐完之后,郑燮也再没多关心,皇帝这些日子在江南八府到处跑,大家也都习惯了,而那些教匪到处跑,也是人之常情。因为此时的江南,正迎新而上,本就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