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二章 有朝廷,无公道(第2/4页)

杜君英忽然冷了腔调:“王爷,你还真当自己是个小小知县?当年咱们一同起事,要为天下人讨公道的宏愿,就这么丢掉了?王爷……你真的甘心!?”

朱一贵眼角一跳,低叱道:“你还在胡思乱想?有这个朝廷讨公道,咱们就得让贤!我甘心……我甘心得很!”

杜君英闷了会,不服气地道:“天下哪有公道的朝廷!?头上有朝廷,就有不公道!”

朱一贵许久没说话,静静看完报纸,然后两眼望着屋梁,眼瞳里升起光彩:“杜帅啊,你说得没错,再好的朝廷,都有不公道,就像咱们掌着两县,平日不也是护着族人亲友,为着他们的利,损其他小民利时眉头都不皱么?”

“你说得没错……我是不甘心,我才四十岁,天下这么大,我当然想着干大事业!可在朝廷的眼里,我们始终得不了信任,这知县就是顶天了。”

杜君英呼吸也重了,咬牙道:“咱们在县里努努力,也能……实在不济,拉到南州去拓片地立个国也成!”

朱一贵呸了他一口:“想什么呢!?你还以为咱们还是王爷,还是大帅?你相不相信,你再去振臂一呼,当年跟你起事的老伙计,十个里面能应你的绝不超过三个?就算咱们两县都能动,区区十来万人,澎湖的一千灰衣就能把咱们灭了。还拉去南州?南州那几家公司在台湾兜了几圈,有几人愿去?最后不还是全抓了土人抵数?”

杜君英不说话了,眼珠子却转着,显然是在认真地想着“大业”。

却听朱一贵道:“你刚才说的话提醒了我,皇帝开了新的天下,如今的世道,跟以往再不一样了。如此这世道,权势在谁手里?咱们这些官老爷手里?咱们自己再明白不过,官老爷得为工商,为农人奔忙,还得跟那帮院事干仗,什么知县知府巡抚,其实就是个敲锣劝事的,真正让朝廷,让皇帝上心的动静,不在官府,在东西院,在民间……”

想到那杨文齐马马虎虎敷衍过自己,一门心思就去笼络旁边厢房的院事和工商,杜君英也郁闷地点了点头。

朱一贵拍了拍报纸:“公道,你说得好哇,有朝廷,就没公道!公道在民间,不在朝堂。这公道……才是我能大展身手的好地方。”

杜君英侧头去看报纸,有龙门出的《江南时报》,首版标题是“漕帮呈请加行脚,罗教鼓噪竟作恶”,而另一份是岭南老报《正气》,首版标题是“天子脚下威仪重,行营门外血重重”。

两份报纸说的是一件事,接手漕运的船业公司漕帮船夫觉得官定的脚钱太低,齐聚龙门请愿,不知道是因銮驾就在龙门,官府反应过激,还是漕帮背后有罗教这类江南早有的教会蛊惑,两方起了肢体冲突,伤了十多人。

两份报纸立场不一,各有偏帮,但杜君英却没看出,跟朱一贵所说的“大展身手”有什么关系。

“民心、民情、民声,大帅啊,咱们县院的院事都是族人乡亲,没觉出什么。可外县的院事却不一般,而咱们遇上府院的院事,省院的院事,都还得拱手行礼。遇上东西两院的国院院事,那些老爷简直就当咱们是小民,他们是官老爷……”

朱一贵越想越通透,话也说得深了。

“就说这事,官府处置,没敢给这些漕帮扣上邪教的帽子,是皇上仁德,朝廷怜悯?不是,是民声广开,有读书人,有江南的国院院事替他们讨公道!皇上摆开了一盘大棋局,让大家都入局,以天下大利定天下,就得让大家都能说话,就算是卒子,也得有自己的步子可走……”

话语间,朱一贵似乎也坚定了自己的决心:“既然有这么一盘棋,卒子也能自己动,我朱一贵,为什么不能成那过河的卒子,一步步去拱那将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