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三章 两个为什么(第3/4页)

罗刹向远东扩张,最初是两个目的,一是抵挡西伯利亚汗国的袭扰,一是打通东方贸易通道,如果说葡萄牙、西班牙跟荷兰人从海上入中国是为丝绸瓷器,占东南亚和西印度群岛是为香料,入南美是为黄金白银,那么罗刹人入西伯利亚,最初是为毛皮。

罗刹贵族斯特罗甘诺夫家族在开拓西伯利亚的事业中居功至伟,这个家族的领地与西伯利亚汗国毗邻,视对方为死敌。得了沙皇伊凡四世的首肯和推动,特罗甘诺夫家族全力向东发展,而他们的一项冒险:拉哥萨克首领,重犯叶尔马克入伙,获得了巨大成功。叶尔马克带着八百四十人的队伍远征西伯利亚汗国,对方因各部酋长内讧而无力抵抗,丢掉了都城。

经过十多年的征战,西伯利亚汗国的最后一位汗王在逃亡中去世,汗国就此灭亡,而西伯利亚的大门就此大开,罗刹人越过乌拉尔山,孜孜不倦地向东挺进。

“百来年前,还是前明崇祯年代,罗刹人就已到达了东北之极,他们称呼那里的海是鄂霍次克海,更东之地叫堪察加半岛。”

“为什么这么快这么顺利?因为西伯利亚汗国,是极北之地唯一一个具法之国,这个汗国灭亡后。极北之地上,全是零零散散的土著,几十人百来人聚族而居。殿下觉得那个叶尔马克带八百四十人就攻占一国之都很不可理解,可殿下却不知道,罗刹人东进时还攻灭了两个小汗国,分别叫彼雷姆酋长国和叶潘恰酋长国,所用的兵力也就是二三百人之数。而整个堪察加半岛,据说幅员数千里,征服此地的不过是一个哥萨克五十人长,他手下只有一百二十人。”

“满清与罗刹的雅克萨之战,罗刹人兵力最多时也不过八九百人,那已是他们在西伯利亚能凑出的最大人力,甚至还有罗刹人从欧罗巴遣来的六百人。满清康熙皇帝在关外用足吃奶的力气,也只聚了三千多人,更多怕是也撑不住了。当年罗刹人求和,康熙皇帝没说二话就答应了,那也是围困雅克萨的清军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所以说啊,极北根本就不是大军驰骋之地。”

说到满清,白猫先生很不屑地摇头:“关外还是他们满人所谓的龙兴之地,却对疆域之要一点也不放在心上。当时雅克萨还活着的罗刹守军不过数十人,康熙即便是拿出跟咱们英华对拼的一半心力,再咬牙熬上一阵,就没什么《尼布楚条约》了。”

“如果康熙真把这一国当自己的国,脑子里有一丁点开疆拓土的念想,再堆上三千人,别说雅克萨,罗刹人连尼布楚都保不住。可惜啊……满清鞑子皇帝,一心盯防着汉人,对罗刹人根本就不了解,也不想去了解,根本不知道那时的罗刹人毫无力量,击之即溃。而现在么……这么一位恶邻,已经稳稳压住了我们华夏北面,满清已是我们英华盅中之食,就只能靠我们来接下这副重担了。”

白猫先生多年浸淫北方密谍事务,自然视罗刹人为华夏第一大敌,他两眼冒着精光地对李克载道:“殿下所谋虽还显稚嫩,但有此心,已让职下等感怀甚深,因此即便只是纸上谈兵,职下等也愿全力协助。”

这自是遮掩,谁都清楚,大皇子李克载很可能会得太子之位,如果在少年时期就能影响到他,那么未来……哼哼,罗刹人,等你被未来英华皇帝列为头号大敌时,别埋怨自己躺着中枪哦。

李克载一边听一边点头,他大约是明白了,极北之地苦寒无比,不可能容大军驰骋,所以罗刹人才会趁虚而踞。

但好奇心上来,李克载丢出了一连串问题,罗刹通白猫先生也有些招架不住了。

“为什么罗刹人能在这么辽阔的疆域上保持统治?”

很简单,罗刹人就是用欧罗巴人的殖民老法子,选合适的地点建立城堡,罗刹人自己聚居一城,依城堡开垦。同时一面与当地土著贸易,一面渗透进而控制土著,最终将土著人化为己用。商货之外还有人心,别忘了,葡萄牙西班牙人有罗马公教的传教士,而罗刹人也有东正教的传教士。而武力更是最关键最重要的保障,罗刹人同时还在欧罗巴西进和南进,沦为军奴的哥萨克人成了他们征服西伯利亚的可靠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