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八章 洗礼之地(第3/4页)

这一点钟上位也表示赞同,问题是,在本地招募的土兵显然不可靠。

正头痛这事时,又一队拿到柴明达尔权的承包商路过古林格姆,领头的是一个拄着拐杖,瘸了一腿的中年汉子,气息沉冷无比,似乎历练更甚于方武乃至钟上位等人。

在天竺这异乡之地,华人相见都觉亲切,钟上位和方武作为东道主,热情款待了来人。得知他们这么快就在当地打开了局面,那个自称“周易仁”的承包商无比佩服,低头虚心请教,还留下了一些军械作为酬谢。

听到他们苦于手下无可用之兵时,周易仁还给了他们招募西北面锡克人和廓尔喀人的路子,这些人不仅勇武,对雇主又很忠心,而且还跟孟加拉人不对盘,用这些人震慑当地人是不二之选。

送别了周易仁后,钟上位和方武还在感慨来天竺搏浪的都是豪杰人物,队伍里的杀手冷冷道:“他不叫周易仁,真名是周昆来……”

两人拧着眉毛想了好一阵,猛然恍悟,周昆来!?三合会的大佬,谋害汪瞎子和朱一贵的幕后真凶!?这家伙居然也潜逃到天竺来,过起新生活了。

纠结了好一阵,两人心有默契地同时摇头,方武还叱道:“别张嘴乱说,你怎么可能认识周昆来!?”

周昆来的浑水他们可不敢趟,干脆无视吧,反正跑到天竺的周昆来也已经是周易仁了,就算有什么歹心,害的也是天竺人。

杀手低声嘀咕着:“当年我可是他的手下……”

一个多月后,从西北来的二百廓尔喀雇佣兵狠狠收拾了少数反对者,古林格姆县人心归服,甚至大多数人都开始称华人老爷是友善而仁慈的统治者,婆罗门贵族以及刹帝利地主们也开始将华人视为“黄刹帝利”……

大局砥定后,钟上位开始盘算起自己的产业,他也作为一个小承包商,单独包下来三十顷田地,准备种靛蓝。不懂怎么种没关系,靛蓝本就是孟加拉特产之一,当地有不少人懂怎么种。而销货出路么,直接找李顺就好,那家伙该也在珊瑚州呆得骨头发痒,正好拉他过来凑一脚。李顺在扶南跟染料商路有密切来往,搭上他那条线就成。

一切都安排妥当,钟上位终于记起了旧仇,他作为异族,不可能孤身在乡间庄园建宅子,只能跟方武等人一同住在县城。而古林格姆县城的脏乱差让他实在难以忍受。

方武非常惊讶:“修路?挖水渠?建茅厕,教当地人卫生守则?引进天庙?老钟,你脑子没烧坏吧,真当这里是自家的产业了?咱们可是能捞多久就捞多久,何必花这些冤枉钱,下这种吃力不讨好的工夫?”

钟上位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似的:“不行,我受不了!花钱也是为了我的身心健康,在这个大茅厕里再呆下去,我可要活活被毒死了!”

钟上位不止是为环境,他脑子里更绷着一根弦,珊瑚州的经历告诉他,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给别人分沾点好处,自己就能得更大的好处。而要请祭祀来建天庙,更被钟上位视为拓业的根本依凭,他已经跟李顺一样,成了天庙的虔诚信徒。

鉴于钟上位的“非凡识见”,方武也只能附骥。反正修路挖水渠建茅厕也花不了多少钱,给些粮食就能募来大批劳力,而建天庙也只需要延请天庙祭祀,出点工本而已。有了天庙,就有人教当地人华语,也利于自己的统治。

于是当地千百年来都没出现过的情形在县城里上演,烂泥路改建为三合土路,挖掘水渠,建水井和净水池,造茅厕,甚至以后还要建医院。钟上位和方武等人为了改善自己的待遇,大兴土木,在当地搞基础建设,当地人对华人老爷的印象也骤然转变,好感节节攀升。

只是华人老爷颁布的一些法令很有些不爽,当街排便就要重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