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二章 伟业将成,谁担百万命(第2/4页)

“北伐复土,华夏一统,这荣光非朕能独受的,也非你们所尽分的,而荣光之下的血迹也同样灼目,你们一路行来,这两面也该都看到了。”

李肆还是要敲打他们一下,北京未下,各路兵马都在争着叙功了,这些家伙不约而同凑过来,也存着不甘谢定北和张应这些人独沾伟业的心思,这话是提醒他们,伟业之下,除了武人,还有其他人,而华夏为此一统所付出的代价,也不是他们所想象的那么轻微。

说到此来行程,众人默然,他们这一路所见,的确撼动至极,即便随着皇帝走过这三十年,一同定鼎英华,可亲眼看到那一幕幕场景时,依旧难以置信。英华一国,朝野上下,竟然能爆发出如此磅礴的力量,一寸寸洗刷着北方大地,而这力量所掀起的腥风血浪也让人头皮发麻。

四月,英华红衣暂时止步,南北事务总署推动民间力量入河北,五月,皇帝与圣姑十年相会,红衣之潮再起,而后就完全是一场风云激荡的浩大进军。

红衣沿要道而进,留驻义勇,骨干一截截搭起,英华官员也一府一县入驻城市,拉起一张严密的大网。

以这张大网为依托,英华官府进一步争取北方人心,大发檄文,强调北伐复土是驱逐鞑虏,不针对北方汉人。还颁布多项政令,减免皇粮赋税,废除苛政恶制。同时将英华仍有容儒之地,读书人依旧有出路的文治之策宣导给北方子。

官府努力之外,同盟会也在行动,沿着这张大网的经纬线,同盟会借各色马甲的急递所组成的联络渠道,一面将官府的政令告谕广传乡野,一面也各展所能,行善的行善,立业的立业,即便不能把人心拖到英华一面,也要推着各地安定,与团结拳以及唯恐天下不乱的贼匪豪强区隔开。

怀柔一面是国民齐上,强硬一面同样如此。在这张大网的经纬线之下,也就是乡村或者偏僻府县,官府以官员黑衣,民间以红马甲和还乡客,上下两路,一乡乡清理。

河北大地,红衣的推进也如山东山西河南一般,并未遭遇激烈抵抗,这张大网的经纬线上,血迹甚少。而在这张大网的网眼中,杀伐烈于他省数倍,可以说是血流漂杵。

南直隶血色稍淡,北直隶已尽数被团结拳占据,甚至大部分都是顶着团结拳那层皮的贼匪。整个直隶的满清官员、大地主大豪强,有旗人身份的大老爷都跑光了,胆子小的中小地主士绅和良善百姓都坐等江山变色,却不想一并成为团结拳和贼匪豪强劫掠裹挟的对象。

南北事务总署在广昌、获鹿、晋州、南皮、塘沽等地设立的难民营收容了不下百万难民,都是被团结拳之乱害得家破人亡,不得不离乡背井逃难的老百姓。因此河北的还乡客不仅有从南面英华来的,还有这些难民,二者加上红马甲,融成强力还乡团,北上回乡,对家乡的团结拳和贼匪豪强展开了血腥至极的清洗。

陈万策当初对皇帝的提醒已完全变作现实,复山西的代价只是数万人头,而河北大地,一府之地,滚滚人头就能以万计数。尽管英华官府以军法管治还乡团,约束着他们不大造杀孽,但这军法只能管到英华人。

还乡团里,还未入国的北方民人,对上占他们家园,夺他们家产,杀他们亲人,让他们颠沛流离的仇人自是恨入骨髓,有了英华撑腰,杀起团结拳民和贼匪豪强毫不手软,下手之狠,让英华人都看不下去。

可跟团结拳杀人害民比起来,还乡团所为还是太仁慈了。

团结拳在北直隶杀人,先还只是要找跟英华有关的“蛮物蛮事”,才给人定罪,后来则发展为但凡看不顺眼,或者有所欲求,就挥刀直上,连借口都不必找,帽子都不必扣。他们团结拳就代表着老天爷,那些男女顺从他们,乖乖地献上财货、身体,不就什么事都没了吗?为什么要反抗呢,不知道反抗他们就是反抗老天爷么,都是他们自己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