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十章 北洋巡礼(第2/4页)

码头上的劳力大多穿着套头号褂,缀着小辫子,来往行人却又多是华夏衣冠。工头和管事动不动就九十度鞠躬,嗨嗨作声,一看就知是日本人。挑担叫卖的货郎顶着朝鲜人惯戴的斗笠,倚在小街上的流莺又多穿着齐胸唐裙,露出白花花胸脯,正是鲜女打扮。

“什么人都有,什么行当都有,在这中北洋,燕京就是找乐子的地方,范少爷若是想放松放松,这燕京就来对了。”

东洲公司驻燕京管事殷勤地为范浦归介绍着,风月之所就不说了,不像辽东乃至英华国内,风月场所都受严苛管制,燕京满地都是,鲜女、满女、日本女都有,想尝尝来自辽东深山里的“野味”也没问题,物美价廉,式样繁多。

博彩更是燕京一大乐趣,英华对博彩管得更严,不仅朝廷有管制令,受风气影响,各个地方也出台了各自的限制措施。可在燕京,博彩毫无限制,满街都是筹码牌九声,人人鼓噪,一掷千金却毫不变色。

燕京还有个别名叫“烟京”,范浦归在港口看到的薄雾,就来自燕京无数家烟馆。从一百两一管的至尊福寿膏,到一百文的地摊膏,无所不包,贵贱都乐在其中,据说鸦片货源还大多来自建州朝鲜。

其他诸如金银玉石、毛皮珍珠、麝香龙诞香生意,在燕京也格外兴盛,全都是奔着豪奢富贵之欲而去的。而管事开列出一长串上等海鲜馆子的菜单,鲸肉不过是其中极普通的食材,更让范浦归直吞唾沫。

看看菜单里动辄几十上百两的价码,范浦归感慨道:“就算百万巨室,怕也能在这里败掉,这燕国人心污秽到这种地步,年斌就不管?”

管事附和道:“大燕就是个大市集,年斌埋头挣钱,可不管什么圣贤大义。”

记起了燕国的背景,范浦归很是不解:“年家不是靠一帮腐儒建起的国么,当年咱们收海参崴时,还有所谓的三百义儒跟他飘扬过海,要建圣贤之国呢,怎么会成这个样子?”

管事鄙夷地道:“三百义儒?现在都成三百大东主了,这些生意都是他们鼓捣出来的,心眼一个比一个烂!寻常人都想不到的挣钱门路,偏偏就他们能挖出来。就说福寿膏,他们竟然能蛊惑私塾学堂的小孩子吃什么‘进学烟’,不是天庙和咱们国中学社鼓噪,逼得年斌下令严禁,怕二十年后,燕国已经成烟鬼国了。可就照着眼下这样子看,这燕国的人,一生下来,就要被那三百东主压榨,到死骨头都得给他们留下油花……”

两人一边说话一边走在港口附近的街道上,沿路无数青楼妈妈、烟管赌场少爷招呼,见是东洲公司的人,叫唤得更热情起劲了,却不敢如招揽其他人那般涌上来抱臂拉腿。

听管事说,年斌带着不愿接受英华统治的汉人占了虾夷,开初两三年还老老实实种地通商,可随着燕国所处虾夷的特殊性不断凸显,商贸来往越来越兴盛,再难守住什么旧世大义,裤子脱到底,干净利落地只求得利。

燕国夹在英华、日本、韩国以及建州朝鲜之间,就成了藏污纳垢的极乐之地。年斌与管治一国的儒生们面上高举孔圣程朱大义,实际却奉行唯利之策。不仅纵容百业,也吸纳了无数龙蛇之辈。

“日本的黑龙会把持着劳力生意,韩国的双星党把持着货郎生意,小烟馆多是建州朝鲜人开的,大烟馆多是宁古塔帮汉人开的,赌场和青楼生意也各分地界,背后自然是年家和那三百义儒们分头把持……整个燕京,乃至整个燕国,根本就是个大江湖。”

管事既有唏嘘,也有傲意:“不过年斌绝不敢轻视咱们东洲公司,范少爷要见他,他那个皇帝也得屈尊纡贵,扫榻相迎,他自己都清楚那龙椅是圣道爷赏的。见着了可别吃惊,那家伙胖得不成人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