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冯道(第2/4页)

折从陵的主张是从河西的局面来考虑,张希崇却是从更大的棋局来加以判断,最后决定不在这里与张迈决胜,他在临走之前向张迈发出几通义正词严的抗议与谴责,之后便引兵东归,有部分僧侣、土豪担心被张迈清算,便携家带口随张希崇撤入灵武地区,但大部分人毕竟舍不得乡井,因此纷纷向张迈请罪,只求不杀。

李彝超叹息着对部众道:“张令公威震契丹,我党项士兵亦畏之如虎,如今也奈张迈无何,西北之势,不可复遏了。”

果然如折从陵所说,凉州一见番禾见焚,张希崇撤兵,哪里还敢抵抗张迈?当张迈再次进入凉州城时,满城之人已无一人敢站着跟他说话。

张迈却派出河西五都尉,踏雪分略诸路,数日而凉州大定。跟着传檄河、廓、鄯三州,三州亦皆来附,薛复却率领大军,挥师兰州,河西诸族或早有投靠之心,或者眼看唐军势大不敢抵挡,因此薛复一路兵不血刃便进驻兰州之首府金城。

至此凉兰鄯廓河五州尽归张迈,关中恐骇,洛阳大震!

……

这个冬天,李从珂过得真是艰难,夺位的战争给关中平原造成相当巨大的灾难,这是人祸,而下半年,中原又发生了波及面甚广的旱灾,同、华、蒲、绛诸州尤其严重,这些都也就罢了,当李从珂接到张希崇的回奏,怒火中烧,一下子将张迈收藏书信的瞎子拍翻在地,怒道:“陇右杂种,也敢如此!”急下令:“立刻点检兵马,我这便亲往凉州,不杀张迈,誓不回朝!”

众臣工惊忙上前,房暠道:“陛下,臣昨日一闻西北之讯,已觅高士推算,西北若是用兵,于国家有大不利啊陛下!”

枢密使韩昭胤,副使刘延朗也都认为不妥,李专美道:“西北张迈,诚为大逆不道,然如今国库空虚,贸然用兵,恐有倾危之祸。”

薛文遇道:“但如果任张迈肆虐,不但陛下威严有损,且西北军民眼见我朝退畏,必生异心,若使人心浮动,恐怕关中也将危殆!”

李专美道:“你的意思,难道真要出兵不成?”

薛文遇道:“即今春不出兵,亦必以严词责之,号召河西诸州共钳张迈,以德以威,使天下人知有君臣之份!”

殿上君臣计议未定,北方又传来一个消息,却是府州一带有牧民窜入,折从远拿住一问,才知道是远从北庭迁回来的契丹旧部。原来耶律勒泰古东归的时候,有数百回纥牧民请求附随,耶律勒泰古默许了,后来耶律朔古被慕容春华逼退回到东方,便将这一伙人安置在河套,当然契丹人也不可能像张迈照顾甘州贫民一样,设法保证其最低的基本生存粮食,这批牧民新到河套,哪里有什么谋生之路?其时又值寒冬,草木枯萎,河水结冰,马瘦羊弱,不得已,只好冒险南窜,希望抢点东西回去过冬,偏生他们又不识轻重,好死不死闯到府州去了,折从远又岂是好惹的?当场就将这部牧民来个一网打尽!

折从远原本还道只是一部草原流民,后来一问之下才晓得这些人来自万里之外,又从这些牧民的口中听到了许多关于慕容春华火燎北庭的兵情,他思忖这个情报非同小可,当即拟成奏章,连夜上奏。

《安西唐军长征变文》中虽然涉及到不少将帅,但在李从珂等听来都甚陌生,变文中纵然称之为名将李从珂也不当回事,可耶律朔古是什么人,李从珂等却是清楚的,韩昭胤、刘延朗等人听说张迈的部将连北庭都灭了,并逼退了契丹的数万大军,脸上都不由自主露出惧意来,均想:“看来这个张迈,可比我们意料之中更加凶悍!”

府州来的使者退下后,众大臣再次计议,韩昭胤等更加坚持绝对不可动兵,这次不仅仅是因为国库空虚,心中对能否战胜张迈也存着疑虑了,只是在李从珂面前,他们都不敢直接说出“恐我军不敌”的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