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2章 河东有变!(第3/3页)

“这……”郭汾皱了皱眉头,道:“按照利害来说,确实如此,但现在我们正与契丹在北庭决生死之战,契丹是仇寇,洛阳却是兄弟,虽然现在东方形势有变,但如果我们就这样主动去帮契丹,对外则会失信毁盟,对内也难以说服军民百姓。”

“所以臣并没有打算主动去帮契丹。”鲁嘉陵道:“臣只是想开通一条道路,让契丹异日若有求于我时,可以得其门而入。至于我们是否答应,那是后话了。此事不止会让我们可以介入东方的局势,甚至可能影响到北庭的局面。”

这只是鲁嘉陵一半的话,是完全建立在天策军在北庭取得优势之下的做法,但如果是天策军在北庭被击败,那么鲁嘉陵开通这样一条讯息通道就会有另外的作用,郭汾的这封斥责书信也将会有另外的含义——只不过这一半的话鲁嘉陵藏在了肚子里并未说出。

郭汾听到这里总算明白了鲁嘉陵的意图,微微笑了起来,道:“好吧,你去拟信吧。”

鲁嘉陵当即拟信,以郭汾的名义义正词严地将耶律德光给骂了一顿,并要求他赶紧从北庭撤兵,否则的话将会如何如何云云。

这封信由使者藏好快马进入定难军,由悟真开口向李彝殷借道,李彝殷倒也爽快,当天就派人将天策军的使者送到黄河边上,使者跟着渡河,没多久就遇到了契丹人的别部。

……

按下鲁嘉陵派出使者不提,却说凉州这边,在使者出发的第二天,却还是没有什么新的消息传来,没有消息,也就是说太原基本稳定——即张中谋所说的“反扑”果然没有发生!因地方隔着数千里,像一些夤夜清洗之类的暗流一时之间是比较难以传到凉州的。

市井中庸庸碌碌的人都完全没想到东方正在“不变”的表面下发生什么大变,但留守三大臣却都已经在没有消息之中看到了大变故。

郑渭赞道:“李从珂的手段不赖!太原、幽州既得,接下来大概就是徙调令了吧。”

石敬瑭和赵德钧都是方面大臣,到现在为止都还是“无罪”之身,虽然李从珂恨不得将石敬瑭除之而后快,但相比于发圣旨在三军之中诛杀二人,肯定是远不如先将之调到别处,去其爪牙,然后在慢慢炮制不迟,这样的手腕,自中唐以后中枢的大臣们已经玩得很熟了。

鲁嘉陵也有些唏嘘,叹道:“现在契丹就算要做什么,大概也来不及了。至于我们更是鞭长莫及!李国主既然能够算得这么准,只要张敬达、刘延皓一占定了太原、幽州,将石敬瑭、赵德钧调往他处做节度使的圣旨就会发出,算算时日,现在大概早已经进入石、赵二人军中了吧。”

薛复也叹道:“现在他们除了起兵造反之外,确实没第二条路可走了。但是在这个时候起兵造反,哼,除非是契丹甘冒奇险援救他们,否则恐与自杀无异!”

“如果我是耶律德光,不会在这个时候出兵的。”郑渭道:“不过……如果石敬瑭与契丹真有勾结的话,现在他或许还有一个办法可以苟延残喘……”

“办法?”张毅道:“他还能有什么办法?”

郑渭对军事所知不多,可是他却懂得政治,更懂得交易,这时双眼闪了一闪,道:“出兵契丹!”

……

长城旧址,雷公口。

石敬瑭握着从太原传回来的最新情报,满手都是冷汗!

李从珂竟然趁着他在云州之际,派张敬达接掌了太原!

这样“险恶”的用心,石敬瑭其实不是没有想到过,只是在当下内外局势的牵制之下他根本就无计可施!

没有了太原,他也就没了家,不但他没了家,就是他麾下的三军将士,也都跟着没了家!

一支失去了后勤与家园的军队,就像漂浮在海岸上的孤舟,他就算想要回师夺城,可是,在这样的形势之下,还会有多少将士会跟随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