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饵无好饵(第4/6页)

……

杨定国但恨西北人口太少,曹元忠却觉得西北人口太多。在天策政权下,曹元忠近年来分管的领域渐渐倾向于外交。对孟蜀的外交攻势,就有他的功劳,而打通前往湖广、江南的商路,也有他的努力。

但关中大战后期,郑渭又将赈济秦西贫民的任务交给了他。为什么是他呢?因为赈济的粮食很大部分来自孟蜀留下的军粮,这是外交的战利品,是曹元忠指挥下争取来的,郑渭便将这个任务顺水推舟交给了曹元忠,但对曹元忠来说这却是个极大的苦差。孟蜀留下来的军粮虽然不少,但也挡不住成千上万饥饿贫民的分食。

与此同时,魏仁浦因要举行科举的事情,也来到了秦州。

就在天策政权各大腕纷纷聚集到张迈身边,本来已经沉静下来的军方事务,忽然荡起了涟漪,并有可能形成惊涛骇浪。

……

当耶律屋质还在前来秦州的路上,当张迈正与杨定国商议建立秦西各州的国人议政会议时,范质拿着几乎同时抵达的三封书信,来到张迈面前。

三封书信,一封是薛复的密信,火漆尚未开封,一封是薛复的公开启奏,还有一封是来自洛阳的密报,消息源头是韩德枢。

张迈先看了薛复的密信,脸上不动声色。再看薛复的启奏,脸上仍然没什么表情变化,再看来自洛阳的密保,脸上的神色忽然丰富了起来。

“怎么了?”杨定国在旁边问道。

张迈沉吟着,这时郑渭、曹元忠、魏仁浦和郭威等四人也都在,正谈论着国人议政会议的事情,慕容春华、马继荣、安守慎和安审琦、杨光远也在房间里,不过在另外一个角落说着话,只是安审琦和杨光远不是会向张迈这边偷偷望过来一下。

安审琦和杨光远毕竟是新近归附,对天策政权高层这种亲近平民式的碰头还不习惯,他们刚一进门的时候,见到张迈就想跪下,张迈虽没阻止,但看到其他人随意坐下,如同串门一般后,就感觉自己的行动有些尴尬。

对安审琦、杨光远这样的降将来说,当前最重要的是怎么得到张迈的信任,而国人议政会议,则是他们融入到天策政权内部的绝佳途径。毕竟,国人议政会议的成员是要由各地选出,这些人自然会与安审琦、杨光远等地方实力派有所干连,以后也多半能成为他们所在利益集团的代言人,所以像安、杨等人,对于这个机构都大感兴趣。

范质看看周围,低声道:“元帅,是否到内室之中,议一下军机?”

他这是提醒张迈事涉机密,说话间安守慎有事出去,鲁嘉陵刚好进来,坐到了慕容春华对面喝茶,张迈扫了一眼屋内,此屋中,杨定国和慕容春华是新碎叶时期的元老,郑渭和鲁嘉陵是安西四镇的故人,曹元忠是沙州故将,随着沙州人口的播迁甚至代表了河西相当大一部分人的利益,马继荣来自于阗的属国,郭威是河东武人,范质魏仁浦是中原士子,杨光远安审琦是秦西归降者的代表,聚在屋子里的这帮人地位或高或低,关系或亲或疏,却正是当下天策政权政治生态的缩影。

张迈沉吟了片刻,说道:“在这屋子里的,都是自己人,这事不如就让大家来议一议。”

杨光远和安审琦都竖起了耳朵,听到“自己人”三个字心中窃喜,脸上却没有明显表露出来。

曹元忠道:“到底是什么事情?”慕容春华等见状也围了近前,杨光远和安审琦也跟着众人的节奏走近。

张迈将密报交给范质让他收好,却将薛复送来的启奏往桌上一拍,道:“耶律德光派来了使者,就是那个耶律屋质,大概两三日内就会到达。他想和我们议和。”

慕容春华冷笑道:“现在求和?有这么便宜的事情!当他们占上风的时候,不求和,现在处下风了,就来求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