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无敌的底气(第2/5页)

根据耶律屋质手中的情报,他隐隐察觉到曹元忠的利益与天策政权的利益并不十分一致,当然,还没发深入到那么细致的地步。

但是在交谈中,两人却相得甚欢。耶律屋质是胡人而爱汉文化,曹元忠是汉人而久在胡地,双方的交叉点非常多,所以交流得十分顺畅。

在曹元忠的带领下,耶律屋质参观了秦州的重建,甚至旁听了一次秦州纠评台最新的国民会议。

纠评台上,一个老农正在絮絮叨叨说着自己村子近期出现的事情,他似乎要诉苦,但词不达意,又在大庭广众之下,心里发怵,面对那么多的大官人,他很有些害怕,本来是一肚子的苦水要告状的,但等到真轮到他说的时候,他却说不出来。

这时候一个纠评御史出面了,慢慢地鼓励、引导,给他打气——这就是现阶段的纠评台国民会议,并不是非常成熟,一切都还处于草创阶段。秦州的民众,对于纠评台其实还不是很了解,或者说是很误解。

不过,事情总算是上了轨道,由于有河西的经验,杨定国对目前发展情况还知道如何应对,并未因国民会议的情况一时没有达到理想状况而发急。

……

而在秦州重建过程中,耶律屋质则看到了许多新式的工具,从河西那边,运来了许多复式滑轮,使得一个普通体力的劳工,就能搬运以往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才搬得动的东西,一些风车、水车似乎正在建造,农地里,新的翻土工具使得工作的效率数倍提升,加上畜力的广泛使用,也让秦州的元气恢复得很快。耶律屋质很想就近去看各种装置,然而曹元忠很巧妙地“陪”着他,让他一直处在可远观而不可近察的光流口水状态中。

即便现在还处于战争之后不到半年的阴影之内,但秦州的重建工作已经干得轰轰烈烈了。

这些事情,如果不是有曹元忠的带领,耶律屋质是看不到的。只是耶律屋质不明白,张迈为什么要让自己看到这些。

……

参观完了纠评台国民会议,参观完了几处正在重建的工地,曹元忠又带他到秦州的西市——这里是秦州最大的货物集散地——让耶律屋质和辽使使团的人随意购买他们看上的商品。

秦州本身就位处东西要冲,何况如今张迈又在这里,大军的进驻,诸多官员的随行,其外围自然会有数倍于官员的随从,以及部分允许前来探亲的军方家属,在近期内短暂地让秦州无比热闹起来,这里也暂时成了不亚于兰州的一个重要商业据点,来自远西的货物和来自中原的丝绸瓷器,都可以在这里买到佳品。

辽使使团的人,已经有些后悔在渭州就把随身携带的金银花了出去,早知道到秦州之后还能出门,那些金银就该留着啊,这里有更好的东西呢。

曹元忠看到这情况,笑吟吟道:“耶律将军如果有意采购而银钱有缺的话,元帅说了,我们可以垫付,打个借条,回头派人送来就行。”

这时两个人正在西市一家酒楼上,正喝着从大宛运来的葡萄酿,吃着烤羊肉,酒楼只是很简陋的二层楼房,装潢放在洛阳那是拿不出手来招待人的,但在秦州有两层的建筑目前已经是很罕见的了。

但那葡萄酒却是非常正宗的大宛佳品,价值不菲,而烤肉完全是漠北风味,不是漠北的老手烤不出这味道来,烤肉越是美味,耶律屋质的心情就越是糟糕——显然这是天策得到漠北的表现之一,不但得到了漠北的地,漠北的牛羊,还得到了漠北的人!这跟项羽在围城中听到楚歌的心情是一样的。

不过,作为一个优秀的外交官,这一切耶律屋质都没有表现出来,他笑了笑,挥手让从人走开了些,这才道:“曹将军,张元帅此次接见,又让我外出,又让我参观纠评台会议,行事之自由,就如我在国内一般,自我契丹出使中原以来,从未有过这样的事情,张元帅如此待遇究竟为何,不知道曹将军能否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