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红灯区里的救国之术(第15/26页)

毕永年苦笑:我一个人在袁世凯那里有什么用?而且万一袁世凯另有异志,又岂是我能够对付得了的?

康有为说:那就给你一百个人好了,怎么样?等到袁世凯奉我之命兵围颐和园的时候,你就带着那一百人奉诏直进,捉住西太后,把她给我废了!

毕永年只好说:那我应当在哪一天去袁世凯那里呢?

康有为回答:这事再商量吧。

正说着,康有为的弟弟康广仁、弟子梁启超一起进来了,梁启超对毕永年激将道:这件事,你就不用再怀疑了,只管去做好了,只是不知道老兄敢做此等事情吗?

毕永年回答:这有什么不敢的?只不过我应该深思熟虑地处理此事,况且我从来就没有见到过袁世凯,不了解他的为人啊。

梁启超冷笑:袁世凯的为人没任何问题,现在有问题的是老兄你敢不敢担当?

毕永年犹豫不决,一边的康广仁勃然现出怒色,毕永年最后叹了一口气:此事我终究不敢独自担当,是否可以请唐才常进京商量?

唐才常?康有为听了这个名字顿时大喜,那可是一位有勇有谋、能担大事的英雄,可是……我们想就在这几天之内发动,等不及唐才常啊。

大家商量不下,就一起去了南海会馆谭嗣同的房间,让谭嗣同给大家拿个主意。

谭嗣同听了双方的意见,道:稍缓几日发动,也不打紧吧?如果此事能有唐才常这样的英雄人物参与,那就更有胜算了。

听了谭嗣同的话,梁启超就评价道:毕君沉毅,唐君深鸷,可称两雄。

但就这么两句迷魂汤,却是灌不倒毕永年的,因为大家要求他的事情太大了。

【17.皇帝也是挂科生】

毕永年越想越觉得这件事太悬,就于9月17日去找康广仁商量,康广仁一听他打了退堂鼓,顿时勃然大怒,斥责道:汝等尽是书生气,平日议论纵横,及至做事,却又拖泥带水。

毕永年辩解道:不是拖泥带水,康先生想用我,必须说清楚办法。我一命虽微,但不能糊涂而死。凡事贵深谋熟虑。康先生既然令我同谋,何以不能让我置一词?而且,康先生命我领百人行事,尤不能冒昧。我是南方人,初至北军,率领彼此互不相识之兵,十数天中,我何能将他们收为心腹,又何能得其死力?我八岁即随父叔辈来往军中,深知军中弊端。我不过是一个有母丧在身的拔贡生,统带此兵不独兵不服,同军各将,也会奇怪。

听了毕永年的解释,康广仁更加不高兴,冷笑着走出房间。

当晚七时,毕永年得知了一个可怕的消息。

光绪皇帝的密诏已经下来了,是给康有为的:朕今命你督办官报,实有不得已的苦衷,非笔墨所能尽呀。你可迅速出外,不可以延迟。你的一片忠爱热肠,朕深有所知。你爱惜身体,擅自调摄,将来还可更效驰驱,共建大业,朕有厚望啊。特谕。

看着圣上的亲笔,可知这光绪皇帝的学习成绩肯定不是太好,属于挂科生。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光绪皇帝写这封秘信的时候,已经哭成泪人了。

这封别别扭扭的信翻译过来就五个字:

老康快逃命!

于是毕永年急忙去见康有为,再次陈述上面的理由。康有为听了后大不高兴,斥责道:你以拔贡生领兵,也很体面嘛,有何不可?此事尚未定,你先不用多虑。

又过了一天,杨锐终于打开了光绪皇帝三日前颁发给他的救命密诏,给康有为拿了过来,于是南海会馆,哭声一片,众人都在思谋如何营救光绪皇帝。

哭声之中,一个叫钱惟骥的客人忽然问毕永年:康先生要谋弑太后,怎么办?

毕永年大吃一惊:你如何得知此事?

钱惟骥笑道:是梁启超告诉我的,梁启超说,康先生的意思是这样,奏知皇上的时候,只说是废掉太后,但等到兵围颐和园的时候,就将太后捉住杀掉,梁启超担心你不敢干,让我来试试你,怎么样,你到底是敢还是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