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最后的挽歌(第12/19页)

得知消息,汉军、齐军、梁军及九江军纷纷赶往垓下,要参加这场规模庞大的盛宴。联军的布置是:齐军韩信驻于垓下东北地区,这实际上是韩信故意的,为了救他的老伙计钟离昧。淮南王英布的九江兵,驻于垓下的西南地区,正对着大将季布,这也是故意的,英布和季布也有秘密的关系,拦在季布的面前,就是为了放季布一条生路。梁王彭越指挥的梁军,驻于垓下的北部地区,以为一支机动的有生力量。

大战在即,刘邦将全部的军事指挥权移交给韩信,并提出要求,务须一战而歼灭项羽。于是韩信以将军孔熙为左路,以费将军陈贺为右路,韩信自统主力,于中路展开主攻。刘邦跟在韩信的屁股后面督战,刘邦的后面还跟着周勃等人。愤怒的项羽冲出营垒,与昔日手下的仪仗队员展开激烈交火。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骁勇善战的项羽,这时候却疲软无力,被韩信打得一退再退,最后彻底退回营垒之中,闭关不出,拒绝再战。

楚汉时代的攻战技术比较落后——这个意思就是说,相比于攻垒技术,当时的营垒是很坚固、很难打破的。在刘邦与项羽的交手之中,一旦失利,刘邦的做法就是迅速逃入营垒之中。一旦逃进去,项羽就无计可施。现在项羽也学了刘邦的缩头术,让刘邦看得咯咯直乐。

项羽不肯出来,怎么办呢?

这时候张良出来说:“这事好办,咱们不是有潜伏的内线项伯吗,让项伯把项羽叫出来。”

“怎么个叫法?”

“四面楚歌!”

说到这个“四面楚歌”,它已经构成传统文化中的固定成语,表示众叛亲离的意思。据史料记载,张良建议,以楚方投降过来的人,和汉军中善唱歌者,组成文艺宣传队,每夜围绕着楚营,不停地唱楚词楚歌。

项羽这边,兵困垓下,兵少食乏,处境非常险恶。前线坚守营垒的士兵,每日黄昏,战事止息时,就能听到四周传来的楚歌之声。这歌声勾起了士兵的思乡情结,唤醒了他们心中美好的愿望——哪个浑账王八蛋,把他们从温暖的家中强拖到战场上来,与素昧平生的陌生人生死血拼?这所谓的帝王基业,与他们有什么关系?

垒前士兵的士气,受到了不可修复的挫伤。

但受到挫伤的,只是前线士兵的锐气,营中深处并没有受到丝毫影响。因为当时没有扩音装置,垒外的歌声,丝丝缕缕,最多只能透入营垒的边缘,再往前就危险了。大嗓门的歌手,说不定被黑暗中一箭射来,当场穿喉,这就划不来了。

所以这个夜半歌声,实际上并非是唱给垒前士兵们听的。汉军所希望的听众,只是项羽一个人。

但项羽的中军帐,在歌声抵达不到的军营深处,这又该怎么办?

于是项伯应时出场,他负有重大使命,必须要让项羽听到这四面八方的夜半楚歌!

夜宴别姬

入夜,项伯走进项羽的军营,力劝项羽夜间巡视军营。项羽这个人生性高傲,谁的话也不听,就听项伯的,因为项伯只拣他喜欢听的说。于是项羽兴冲冲地披挂出来,准备鼓舞军心。但当他走到营垒的边缘时,终于听到了那阴森森的夜半歌声。

当时项羽十分震惊,说了句:“难道汉军已经把楚国全境占领了吗?要不然的话,他们之中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楚人呢?”

好了,项伯潜伏项羽身边许多年,终于完成了所有的使命。现在,他就坐观事态的正常发展了。

项羽的意志遭受重创,几近瓦解。于是他返回营帐,叫过来虞姬陪伴,饮酒浇愁。

项羽有两桩最爱,一是美人虞姬,一是名驹乌骓。他一生征战,形影不离的,就是这两件宝贝。当天夜里,项羽和虞姬饮酒,悲歌慷慨,并作了一首诗:“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