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齐国出了个孟尝君(第8/14页)

衣食无忧,没有自由的日子过了两年,楚怀王萌生了逃亡之心。秦国的看守也因楚怀王的丧失价值而日渐松懈。在这两年内,列国形势又发生了重大变化。北方一直默默不闻的赵国由于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日渐强大,还与秦国、宋国结成战略同盟对抗着齐国、赵国、韩国的同盟。齐国的孟尝君出于对秦国的私人恩怨,率领齐韩魏三国同盟攻打秦国。秦国畏惧孟尝君的强大,被闷在函谷关之内做了缩头乌龟。

公元前297年,就在秦国把全部精力用于与孟尝君的较量时,楚怀王趁机摆脱看守,夺得马车从咸阳逃走,后来竟骗过看守溜出函谷关。赵国离秦国比较近,而且国家强大,楚怀王认为那里应该比较安全,就去了赵国。可是到了赵国才得知赵武灵王正在北方扩地,留守都城的赵惠文王还是个孩子,他不敢作主,只好请楚怀王高抬贵脚。楚怀王往遥远的故乡跑去,半路上却被秦国的追兵赶上,像逮小鸡一样押了回去。命途多舛的楚怀王在秦国又活了一年便死了。秦国不想再为难这个可怜的人,便把楚怀王的尸体送还楚国。楚国老百姓哀怜楚怀王的不幸,纷纷留下了伤心的眼泪。楚怀王用自己的生命向六国敲响了警世钟:宁可相信世上有鬼,也不要相信秦国的那张破嘴。

人的一生真是奇怪。有的人混帐半生,临死良心发现,有的人英名一辈,临死却晚节不保,楚怀王属于前者,太平天国的李秀成属于后者。

楚国不幸的人也不仅仅是楚怀王一个,比楚怀王还不幸的人是屈原。在楚怀王当政的最后几年,屈原已经被发配到南方蛮夷之地。屈原出身楚国官宦世家(屈,景,芈是楚国国姓),对楚怀王情深义重,虽然官服已离身,可心依然是楚国心,远在他乡仍念念不忘为国出力。但楚顷襄王丝毫没有振作之象,他奢侈腐朽、卑弱无能,在政治上依靠以令尹子兰和靳尚为首的腐朽官僚集团,致使楚国防备松懈,民心涣散。

楚国在遭受不幸之后并没有振作起来,相反却自己迈着大步向没落走去。

屈原在国都的政敌担心屈原重返政坛,紧锣密鼓地酝酿着阴谋。已经是令尹的子兰联合上官大夫恶意中伤屈原,楚顷襄王陷于认知失明,无法获得事情的真相,便将屈原再次发配到更南面的地方。屈原流连于沅、湘二水,看着楚国的大好山河,一边发牢骚,一边写诗,直到二十年后楚国发生了另外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

【5、攻秦】

垂沙之战,孟尝君虽然没有给齐国带来实质性的利益,却使得自己名声大噪,不但魏国韩国坚定了跟着齐国混的决心,连秦国也对孟尝君动了心思。秦国对孟尝君的看法是两方面的,一是畏惧,二是喜欢,畏惧起于孟尝君擅齐之强的权势,喜欢起于孟尝君在国际上有崇高的人望。秦国对付孟尝君的方法只有一个:派个猎头把他挖到秦国来。

公元前300年,秦昭王下血本将自己的弟弟泾阳君送到齐国做人质,然后派一名善于吹牛拍马的使者去请孟尝君。使者对着孟尝君大肆吹捧他的贤能和秦王对他的景仰,孟尝君被捧得飘飘然不知所以,想跟着使者去秦国发展。门客不想跟孟尝君去秦国冒险,纷纷劝阻,但无济于事,最后客居于齐的苏秦走出来,道:“我今天早上从外面回来的路上,碰到了一个土坷垃和一个木头疙瘩在吵架。木头疙瘩嘲笑土坷垃道:‘一旦下雨,你就会成为一堆烂泥。’土坷垃反唇相讥,道:‘我本来就是泥做的,变成泥之后我正好可以回归大地老家,不出一个星期又是一条好土坷垃。一旦下雨,你就会顺水漂流,四处流浪,再也回不到生你养你的地方。’秦国是虎狼之国,你要去了回不来,岂不就成了被土坷垃所嘲笑的木头疙瘩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