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魏国的来客(第13/14页)

平原君如梦方醒,道:“富贵之时还不忘结交各路友人是为万一贫困时作打算。出卖朋友的事情,我赵胜从来没有干过,以后也不会干。魏齐,是我的朋友。如果在我那里,我定然不会把他交出来。可现在的情况是,他不在我那里,让我如何交出。”秦昭王道:“就算在,你也不能承认,我还是问问你家大王吧!”于是修书一封予赵孝成王。“你的老弟现在在秦国的控制之下,范君的仇家魏齐在平原君的家中。请你尽快我他魏齐的人头送到秦国来,否则,百万秦军将会上门讨要,而你的老弟也将长久地在秦国拘留下去。”

赵孝成王是赵惠文王的儿子。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死后,赵孝成王继承王位。赵惠文王外柔内刚,对外奉行“秦不犯我,我不犯秦,秦若犯我,我必犯秦”的方针,让嚣张一时的秦国连碰几颗钉子,还给赵孝成王留下一个强大的辅助班子。但是赵孝成王丝毫没有乃父的风范,进取心与事业心严重不足,心理比较缺铁,脑袋也不灵光,基本上是庸人一个,这样的人物呆在赵国的王座上意味着灾难。

面对秦国的公然叫嚣,赵孝成王心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与跟秦国作对相比,乖乖把人交出去,虽然有点没面子,但是很简单,于是派人包围了平原君的府第。魏齐听说,连夜从平原君府逃出,又跑到了赵相虞卿那里。

虞卿也是说客出身,他的奋斗经历比范雎可顺利多了。那是不久之前的事,虞卿穿着趿拉板,带着草帽去见赵孝成王,一段单口相声下来,赵孝成王已经成为铁杆粉丝,还赚了白碧一双,黄金百溢的高额出场费。再段相声下来,虞卿就成了上卿。第三段相声说完,虞卿便当上了相国,受封万户侯。这恐怕是世界上最猛的上升记录了。

虞卿虽然身居相位,但颇具侠义之风,很能为朋友两肋插刀,与黑社会、灰社会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魏齐虽然视下层人民如粪土,但在贵族圈子里混得还算不错,不然平原君赵胜不可能牺牲自己自由也不交出他。

话说魏齐连夜来找虞卿。面对老友落难来求,虞卿沉思良久,还是想不出解救之道。虽然他能从赵孝成王那里说来显赫的地位,但无论如何也无法让赵孝成王为魏齐舍弃兄弟。为了朋友,虞卿竟然挂起相印,与魏齐一起奔上了逃亡之路。出的大梁,两人四顾茫茫,天下之大,何人能顶住秦国的威胁。遍观六国,竟是没有合格的人选。勉强算来,也就只有魏国的信陵君了。

山东六国,除赵国以外,都已在长期的内斗与秦国的打击下疲弱不堪,大都抱着明哲保身的心理,过着有一天没一天的日子,无人敢于直面秦国的跋扈。但山东并不缺乏勇武之士,当政府力量哑火的时候,有那么少数的几个精英毅然扛起“义气”的大旗,招揽人才,积蓄力量,在抗秦的战斗中救助弱小,相互支援,发出了风雨飘摇季节里的最强音。齐国孟尝君开了一个头,赵国平原君与楚国春申君起而效之,魏国信陵君是这方面的集大成者,他对“义气”的不遗余力的追求与精深的理解在同行人无出其右,因此他的门客群数量最庞大,组织也最严密,而且少有作奸犯科,危害国家的现象发生。信陵君及其门客组织是民间的一支重要力量,引得天下义士纷纷前来投奔。他的事迹后面将有专门叙述。

虞卿一生堂堂正正,响响当当,在“义气”方面毫无瑕疵,虽然有求于信陵君,但是理直气壮,还在魏齐面前打了包票。

信陵君听说虞卿前来求见,本能地感到为难,谁都知道秦国不好惹,思量再三也不确定该不该接纳虞卿二人,急得在屋内来回散步,一边走口中一边道:“虞卿是哪个道上的,管起魏齐的闲事!”旁边的门客侯嬴提醒信陵君道:“人类孤独的根源在于,不容易被人所了解,也不愿主动去了解别人。虞卿可是一牛人,三见赵王,便实现了从奴隶到将军的梦想。为了朋友,虞卿又不惜相位,前来投奔公子。公子却问‘他是哪个道上的’。人啊,还是继续让他孤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