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为官者要善于自保(第5/15页)

一百五十万两……恭亲王顿时牙痛似的呻吟起来:不行不行,这个议案拿到朝廷上去,那帮糟老头子会把本王吃掉的。

赫德:这样子啊,那一百二十万两如何?

恭亲王摇头。

赫德:一百万两如何?

恭亲王:……喂,你个洋鬼子,这会儿工夫就从一百五十万降到一百万了,你到底有个谱儿没有?

赫德:王爷啊,一分钱一分货,这你听说过没有?

恭亲王:这样好了,八十万两白银,你答应就答应,不答应拉倒!

赫德:王爷,你弄差了,这银子不是我要,我只是提个建议。

恭亲王:随你,反正你们洋鬼子没好货。

于是,恭亲王把八十万两银子采购一支海军的计划,拿到了朝廷之上,交给众官讨论。原本以为众官会反对,万不承想,与会的官员全都举手通过。盖因大家都已经领教过英法联军火炮之犀利,而且太平军时不时作势要直捣直隶,所以无论是多么迂腐保守的官员,在这个问题上也投了赞同票。

全票通过,那就是集体负责了。恭亲王心花怒放,把这个任务委托给了上海江海关的总税务司李泰国。于是李泰国腰揣八十万,乘船奔欧洲,回国大采购去了。所以目前的上海江海关,暂时就由赫德来代理。

这么一说就明白了,江海关的情况有点儿复杂,于是李鸿章心生妙计,要拿这个复杂情况,搞死吴煦和杨坊。

做官要用自己人

李鸿章把吴煦、杨坊叫了来,召开了一次小型的工作会议。

会议开始,李鸿章先把朝廷的上谕拿给两人看。吴煦和杨坊看了,顿时面如死灰。

于是李鸿章说: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了,朝廷呢,对咱们上海的反腐工作,那是非常不满意。还有许多朝官上奏弹劾你们两个,这个情况我不说,你们两个也知道吧?

李鸿章还真没瞎说,殷兆庸是京官,前些日子回上海,正赶上李秀成大举进犯,这让殷大人非常生气,回去之后就上疏,弹劾吴煦、杨坊两人横行不法,贿赂公行,残民以逞,荼毒百姓。让倒霉的吴煦和杨坊雪上加霜。

但是李鸿章没说,殷兆庸这厮有个怪毛病,逮谁弹劾谁。以前上海是由吴煦、杨坊负责,殷兆庸就弹劾他们两个。现在上海由李鸿章负责了,过不多久,他还要弹劾李鸿章,让李鸿章气急败坏,跳脚大骂。这是后话,撂下不提。

李鸿章又说:幸亏本官念及你们治理沪上不易,再三上奏替你们说情,但雷霆之怒,终难避免,希望你们不要怪罪本官才是。

吴煦和杨坊黑青着两张脸,一声不吭。因为他们知道,李鸿章这一句也是大实话,他确实没有弹劾他们两个,而且还不停地替他们评功摆好。可问题是……

可问题是李鸿章一口咬定沪上吏治不善,贪贿风行。这跟拿刀杀了他们两个,又有什么区别?

一句批评也没有,就把你搞死了。世上居然还有这种坑人的手法,这真让吴煦和杨坊欲哭无泪。

所以官场之上,最可怕的修理对手的手段,不是批评你,而是表扬你。这个表扬的技巧又分两种:一种是像李鸿章这样,表扬的全都是虚的,错误却全都是实的,越表扬,你的错误越是明显,越是突出,越是非得严厉惩治不可。这是坑人的第一种表扬手法。另外一种更阴狠,李鸿章很快就会在吴煦和杨坊身上实验一下具体效果,所以暂时先撂下不提。

李鸿章这么下狠手,归根到底,就是因为他刚刚来上海的时候,吴煦和杨坊给他报假账。这个假账让李鸿章陷入到绝境之中,如果不是朝廷很快任命他为署理江苏巡抚,而是再等等,看李鸿章表现如何再做决定,那李鸿章就彻底死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