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三章 张府赈灾(第2/3页)

屋外传来脚步声,只听孙管家在外屋问道:“夫人找我有事吗?”

“我来问你,我们府中还有多少存粮?”

孙管家想了想便道:“本来库里有五千石,前几天给隔壁军营送去三千石,现在还剩二千石左右。”

‘二千石’,裴莹沉吟一下,便对他道:“府中下人凡家在长安的,你派人去给他们每家送一石米,一斤盐。”

孙管家大喜,这两天许多丫鬟和下人都在向他告苦呢!夫人真是菩萨心肠,“我这就是办!”

他转身要走,裴莹却又叫住了他,“你回来!”

孙管家急忙停下脚步,又回来问道:“夫人还有吩咐吗?”

“这件事你让刘管家去做就是了,我还有别的事情交给你。”

裴莹低头想了想便问旁边的崔宁道:“我想咱们家还有些余粮,就以赈粥的方式帮坊内乡亲们一把,也好带个头,让长安的富户们赈粥济民。”

崔宁迟疑一下,有些不放心道:“大姐赈粥的想法是不错,可我就担心消息传去,长安所有人都会涌到咱们这里来,咱们可招架不住。”

“不妨,咱们旁边就是军营,我去给李将军说一声,让士兵们维持秩序就行了。”

崔宁一想不错,她的心思也活络起来,便抿嘴一笑道:“我倒还有个建议,一方面我们赈济灾民,另一方面,我们竖旗收粮,我想许多大家富豪正发愁没办法巴结张尚书,这样一来,粮食源源不断而来,我们索性就把事情做大一点,让长安百姓记记焕郎的恩德。”

裴莹迅速地瞥了她一眼,便对孙管家道:“赈粥这件事就由你亲自去办,另外,你再去一趟隔壁军营,请李定方将军到我府中来一下。”

……

当天下午,在永乐坊大门处一块空地上搭了一顶巨大的帐篷,帐篷里十几口大锅熬制着浓浓的白粥,帐篷外一根三丈高的木杆上挑起一旗,上书‘张府赈粥’四个大字,另外在不远处也竖有一杆旗,上面却写着:‘求义粮’。

不到一刻钟,张府赈粥的消息首先传遍了永乐坊,坊内的贫寒人家从各处络绎不绝赶来,很快便在帐篷前排起长长的三条队伍,又过了一个时辰,赶来求粥的人越来越多,无数饥民扶老携幼而来,两个时辰后永乐坊门附近竟涌来了上万人之多,驻扎在张府旁的军队也随之出动,维持灾民秩序。

求义粮也有了效果,黄昏时分,离张府最近的卢杞府率先送来了三百石米面;长安最大的柜坊王宝记送来五百石粮食;杨记绸缎行送来了一百石米和五十斤盐;太白酒楼送来一百石米;张延赏府上送来五十石米……一辆辆马车将粮食送到永乐坊,到天黑时,张府便已募到了三千石粮食。

张府开始赈粥的消息很快便轰动了朝野,第二天一早裴府也在宣仁坊宣布赈粥,李勉府在东市开始赈粥,崔家在平康坊开了粥棚,许多李氏宗室也开办了大小不等的粥棚。

一月三十日,三万陇右军护送着百万石粮食抵达了长安,粮价迅速回落到每斗二百文,随着一队队西凉军开始在长安各坊巡逻,一场由崔庆功攻陷洛阳引发的骚乱终于平息下来。

但就在这个时候,又一个惊人的消息忽然在长安上空炸响,近十万回纥和契丹联军趁大唐平卢军赴渤海国作战之机,闪电般进攻河北,从密云入关,占领了渔阳,赴渤海国作战的四万平卢军在返回途中与胡军遭遇,因寡不敌众,败退回渤海国,目前驻守范阳节度的六万幽州军正与胡人激战,情况不明。

一石激起千重浪,长安人心痛如刀剜,大唐就仿佛一头伤痕累累的弱虎,被无数头恶狼围困住了,所有人都知道,唯一的希望就是收复了安西的陇右军能够担负起力挽狂澜的重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