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崇禧:小诸葛铸成大错误(第2/4页)

总揽华中军政大权的华中“剿匪”司令白崇禧得知这一信息后,出于他拥李(宗仁)倒蒋(介石)的立场,对和平运动不仅未加反对,而且表示欣然赞同。于是那些踟蹰不前的省参议员们一改初衷,在第二次会议时,争先恐后地在提案上签字。参议会决定派代表与白崇禧联系,商讨和平问题。

尽管白崇禧手摇橄榄枝的表态未必可靠,但湖北省“人民和平运动促进会”仍然抓住这个契机在武昌阅马场湖北省参议会成立,发起会员有张难先、李书城,耿伯创、喻育之等30余人。

和平促进会由22岁就参加辛亥革命、刚过花甲之年的喻育之等执笔,与省参议会联名致电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双方首席和谈代表周恩来、张治中。电文“略陈人民痛苦与意见,藉供参考。总之人心士气,不堪再战”。

呼吁和平的电报发出之后,汉口市也成立了和平促进会。豫、湘、赣、桂四省代表也相继来到武汉联系和平运动。白崇禧装出一副顺应民情的姿态,和平运动声势迅速波及全国,要求蒋介石接受中共和平谈判八项条件的呼声响彻云霄,蒋介石终于在1949年1月21日宣布下野。次日,李宗仁乘势上台,当上了“代总统”。

正是蒋介石下野这一天,湖北省和平促进会公推李书城、李伯刚两位代表赴河南解放区会晤人民解放军刘伯承、陈毅两位司令员,联系和谈问题。白崇禧对此极力支持,不仅派专车、送路费(银元300元),还亲笔给刘、陈二司令员写了一封求和文,似乎有诚意和谈。

1949年3月,李书城由河南解放区回到武汉,满怀希望想面见白崇禧,然而几次都未见到,李书城只好写了一份书面报告给白崇禧,也不见回音,很显然,白崇禧所谓的和平愿望和他对和平运动的种种支持,其实只是一个骗局。

1949年4月下旬,周杰等地方耆宿去见白,恳求他维持武汉的和平秩序,白崇禧一听,站起来,板起面孔说:“你们的意思我知道,无非是要我退出武汉,不在武汉打仗。可是,如果我退到长沙,长沙也要我维持秩序,不在长沙打仗;我又得退到广西,广西又要我维持广西的秩序,不在广西打仗;试问:我再退到哪里?”接着白崇禧挺了挺胸,整了整腰间的皮带道:“我是个军人,守土有责,我不能以别人的意志为意志!”顽固嘴脸,暴露无遗。

尽管白崇禧出尔反尔,但中国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已兵临武汉城下,和平促进会仍不断变换方式与白崇禧周旋,目的只有一个,力求人民休养生息,城市不受破坏。张难先、李书城、喻育之等又联名给白崇禧写了一封要求维持武汉地方秩序的信。

对于人民的呼声,白崇禧无动于衷。因此,和平促进会配合中共江汉军区的地下工作者对汉口市长晏勋甫、汉口市警察局长李经世、武昌市长蒋铭、湖北省警察局长胡慎仪进行策反。还利用湖北省政府“应变方案”中所说的“为适应时势需要,人民可以组织团体、维持自己”的规定组织了武汉市民救济委员会。救济会成立之时,已传来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捷报,白负隅顽抗已不可能,但在逃跑之前对武汉进行一次大规模破坏,烧杀抢掠是完全有可能的,救济会在中共地下党的指示和帮助下,做了大量工作。

5月15日上午,白崇禧和他的总部已由汉口撤到武昌大东门一所学校内,准备南逃。

为什么前两天白崇禧还在大喊“守土有责”,而这两天又慌慌张张不战而逃?原来,人民解放军已兵临城下,南昌亦已陷于南下大军的包围之中。一旦南昌解放,人民解放军即可沿浙赣线直捣湖南,白崇禧队伍的退路都将被切断,而且张轸率领的两个军有在贺胜桥起义,截击白军的计划,如此一来,白军必将全军覆没。5月15日上午,白崇禧已不见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