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第8/10页)

元楚叩祖结束预备返京,在临行前,致庸伤感道:“舅舅再也不能像你这样报效国家了!”元楚跪接致庸手中的酒,慷然道:“舅舅放心,舅舅心里想什么,元楚一清二楚,元楚出使德意志国,只是元楚报效国家的一个开始,日后元楚一生都会记住舅舅的教诲,只要舅舅仍然困守乡里,元楚在外面,就一个人做两个人的事!”致庸又是眼泪,又是欢笑,在元楚一行远去很久后,他又抄起挂在腰间的单筒望远镜看了又看,呐呐道:“真羡慕他,有这么好的机会,能够走遍世界,为国效力!我这一生却……”

日子周而复始,在某些夜深人静的时刻,他想起多年前的夙愿,他曾经希望像蝴蝶般自由自在,携着心爱人的手,游遍大江南北。虽然玉菡甚少见面,而雪瑛更是多年不通消息,但在他朦胧的梦境中,这两个女子常常合二为一,一起伴着他,自由自在地走遍神州大地无数胜景——千古一圣孔老夫子登临过的泰山,荆轲刺秦辞行时唱出慷慨悲歌的易水,楚霸王中了十面埋伏兵败自刎的垓下,秦将白起坑赵兵四十万的长平,秦始皇帝令蒙恬修建却被孟姜女哭倒的万里长城,从昆仑山直泻东海的滔滔黄河,谢家小儿郎大败前秦苻坚的淝水,隋炀帝开辟的南北大运河,唐明皇赐死杨贵妃的马嵬驿,苏东坡泛过舟的赤壁,徐霞客游记里的奇瑰黄山……

同治七年起,一场百年未遇的旱灾席卷了整个北方地区,晋、陕、豫三省饿殍遍地,灾民无数。灾荒初起,致庸就让长顺在村头开设了一个施粥场,一日两餐,施粥给来到这里的灾民。不想周围的灾民闻讯而至,聚集在乔家堡外不走,一时竟有数万之众。长顺开始只在粥场安了两口煮粥的大锅,致庸发觉不够,便增加到二十口,后来一直增加到一百口。整整四个月过后,灾民的数量不见减少,反见增多。等致庸发现事情的严重时,聚集在乔家堡村头的灾民已达十万之多。

曹掌柜找到内书房里来,对致庸皱眉道:“东家,看这个架势,只怕靠乔家一家之力,撑不了多久啊。”致庸满嘴都是燎泡,沉吟半晌,痛下决心道:“曹掌柜,我想好了,把这几年积攒下来准备还给那位恩人的三百万两银子全取出来,派人去外地籴粮,把粥场维持下去!”曹掌柜吃了一惊道:“东家,那位恩人的银子就不还了?”致庸苦笑道:“还自然是要还的,银子花了以后还可以再挣,村外这些灾民是冲着我乔致庸来了,我不能让他们死在这里!”长栓在一旁嘟哝道:“天下灾民这么多,光我们山西省就饿死了二百万,你救得过来吗?”致庸瞪他一眼:“我乔致庸年年困守乡里,要救得天下灾民也就是说说罢了!可我就是救不了天下灾民,我连大门外这些灾民也救不了吗!”曹掌柜点头道:“行,我听东家的!”他说着走出去,安排掌柜的和伙计们提银子外出买粮。

这边致庸又把乔家众人一起喊了出来,致庸环顾大家,大声道:“大家听着,既然天下人都成了灾民,我们自己也就是灾民!从这顿饭起,家里不开伙了,到了开饭的时候,大家一起去村头和灾民们一起吃粥!再有,从明天起,这个家从我开始,所有人都不得再穿绸缎衣裳,把这些衣裳收好了,等哪一天银子接济不上,就拿它们去为灾民换粮食,熬粥!”众人站着不语,女人们中间发出轻轻的抽泣声。曹氏往前走了一步,颤巍巍道:“孩子们,二弟说得对,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既然天下人都成了灾民,我们自己怎么能例外!杏儿,去给我准备一个大碗!你们要是觉得出不去门,等外头的粥熬好了,我带你们去吃粥!”

当日中午,乔家堡外出现了奇特的一幕:曹氏带着全家及男女仆人全部粗衣麻鞋,每人一只大碗,从乔家大院鱼贯走出,走向村外,走向粥场:千千万万的灾民看到了这一幕,知道了他们的身份,一片一片跪倒下来磕头,哭的喊的都有——“小人们给老太太叩头!谢老太太让我们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