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卷(第12/12页)

李克用辛辛苦苦的追赶黄巢,想“借”黄巢的人头立下首功,可惜白忙一场,倒是便宜了徐州的时溥。时溥得知黄巢兵败逃到泰山,不禁大喜,心想天上掉下了一个大馅饼,不吃才是傻子。

中和四年(公元 884年)六月,时溥派部将李师悦前去“借头”,在莱芜附近找到黄巢,将黄巢手下的千把人打的大败(真威风!)。黄巢率残众逃到狼虎谷,黄巢发现自己已经无路可逃。又不能投降,降了也是死。黄巢已经心灰意冷,拔剑自刎,却没有断气,黄巢忍痛让自己的外甥林言快给自己一刀。林言见形势至此,多说无益,拿着舅舅的人头也可以将功免罪,一刀下去,黄巢人头落地。一代枭雄黄巢,就此结束了他轰轰烈烈的人生,唐朝末年波澜壮阔的农民大起义也以失败告终。

林言想把舅舅的人头送给时溥,结果路上遇到一伙沙陀军,得知林言带着黄巢的人头,那还客气什么,顺带着也把林言的头一起送给了时溥。时溥真是好运气,李克用种树,他摘果子。果然唐朝后来确定时溥功劳第一,进位宰相,钜鹿郡王,时溥一时风光无限。其实如果不是李克用把黄巢追到了时溥的家门口前,时溥天大的本事也奈何不了黄巢,没办法,这就是“命”。

黄巢的死不仅标志着唐末农民起义的失败,而且标志着五代十国的大幕正式拉开,此后的唐朝虽然还存在了二十多年,但唐朝存在的意义不过是各路军阀为了扩大实力而暂时借用的一块金灿灿的招牌,就比如汉献帝一样,刘备不也是打着大汉皇叔的招牌四处拉“赞助”了吗?

在封建时代的任何一部记载黄巢起义的史书中,都毫不客气的把黄巢和跟随他造反的农民们称之为“贼”,因为写史书的都是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地主阶级和农民是完全对立的两个阶级,造谣污蔑泼脏水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在这里顺便提一下引起后世极大争议的一首诗,就是唐末著名诗人韦庄写的《秦妇吟》,韦庄在诗中极力描写黄巢起义军的“残暴”,说黄巢到处杀人放火,但其中最有名的一句“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却充分暴露出韦庄这个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虚伪,原来黄巢杀的不过是些封建官吏。唐安史乱后,唐朝的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老百姓受尽了这些“公卿”的残酷压迫,难道还不允许老百姓造反吗?

当然农民起义军也犯过打击面扩大化的错误,农民起义军也有他们不可克服的历史局限性,但不能就此来否定农民起义的伟大历史意义,农民起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这点我们不能否认。

残唐的事情差不多已经写完了,接下来该是著名的朱温出场了,大家请热烈欢迎朱温同志登场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