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选择一个伟大的国家(第9/11页)

这种状态几乎就是这几年美国陷入伊拉克、阿富汗战争之后世界局势的翻版,只是眼下美军从伊拉克走人,阿富汗眼瞅着也待不下去,比起当年英国打肿脸充胖子,靠总动员把布尔战争撑到底更没里没面。

随即一大批亲美的发展中国家政权纷纷倒台,早在2010年,吉尔吉斯斯坦,然后是波兰就已经发生了反美的“颜色革命”。2011年在“阿拉伯之春”中倒台的四个政权里,突尼斯、埃及、也门这三个都曾经是美国反恐战争中的坚定盟友,转眼就遭到了欧美的抛弃。另一个卡扎菲在萨达姆垮台之后主动交出大规模杀伤武器,乖乖向西方投诚,却换来个比萨达姆更惨的下场。

其实这并不奇怪,在一个世纪以前的殖民地、半殖民地革命风潮之中,欧美列强也没有为任何一个自己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奴才政权垮台而哀叹,反倒第一时间就和不久之前还高喊“打倒帝国主义,打倒殖民主义”的起义军、革命党、政变者谈妥了招安事宜。

其实不管什么时代都一样,兔死狗烹,如果打猎那位伤了自尊,烹起来更快。

踢人的时间又到了

一个世纪前殖民地的革命风潮标志着大英帝国的没落。当旧帝国走向没落的时候,世界就会面临一场重新洗牌,两次世界大战便是大英帝国没落引发的重新洗牌。当然现在这个世界上还有核武器,在大家对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建立起充分的信心以前,有能力打世界大战的国家还不至于想把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

不打世界大战并不代表世界大战的诱因不存在了,两次世界大战之前都有新的工业大国崛起,在“一战”之前是美国、德国,在“二战”之前是苏联、日本,加上再次工业化的纳粹德国。

世界大战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不适应工业化带来的生产过剩。当然资本主义剥削和工业化生产时时都有,并不一定总是导致世界大战。如果世界按部就班地发展,生产过剩也许只会造成周期性经济危机。

经济周期可以算是一种资本主义的自我微调,经济危机和之后的萧条会让一些企业破产,一些机器被拆毁卖废铁,卖不掉农产品的农民倒掉牛奶,枪毙奶牛,毁掉一些产品和少量生产能力。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各国政府为了应付民众不满,一般也会例行地通过提高福利应对,增加的社会福利又会消耗掉一部分过剩产能。

但这种微调在正常年景有用,当一些新的工业化大国快速崛起的时候,这种微调就失灵了。在历史上,德国、美国、苏联完成工业化带来的一个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全世界的工业化人口直接翻倍。

工业化人口翻倍,就意味着产能同样会翻倍。但市场和原材料供应并不会马上跟着翻番,无论任何形式的微调都不足以堵上这个缺口。就好比一个桌子有若干人吃饭,偶尔来一个走一个都不是问题,大不了挤一挤加两双筷子。但是忽然来了一大家子人,一个桌子肯定不够了。国家之间没有排队等号那种事,不管是饿着的直接动手把桌上的人踢开,还是桌上的人互相踢,总要有足够多的人被踢出来才能空出足够多凳子。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爆发的同时,英国就三天两头地把法国往外踢,18世纪中叶英国联合普鲁士打败了法国,夺取了法国大部分海外殖民地,特别是印度和加拿大的魁北克,滚滚而来的殖民地的原材料和巨大的市场推动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19世纪初英国再次联合普奥俄组织反法同盟打败了拿破仑,扶植波旁王朝复辟,逼迫法国开放市场、降低关税,成了英国的经济殖民地。

拿破仑被踹下桌让法国人锐气全失,再也没人敢对大英帝国钦定的关税说不,一直到19世纪中期拿破仑三世上台,英国人忙着侵略中国,殴打俄罗斯,分裂美国,需要法国人当帮手,法国才慢慢腾腾地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