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九章 步步连环 后继有人(第2/6页)

当下的目的就是派兵把流民堵在凤阳府的北面,南京和凤阳中都两处各出兵马,合力堵截,彻底消灭。

对于这支流寇部队的战斗力,卢九德和南京城内的军方大将都没怎么高看,南直隶的兵马灭掉这股流贼,那还是轻松之极的。

南京三人合议之后,可以直接调拨南直隶各处兵马,事后和京师请旨即可,当即一道道军命文书发了出去,城内的带兵勋贵和城外的军将,都是整理兵马,急忙的出城渡江,前往扬州府和凤阳府交界。

但调兵的文书发了五天之后,徐州又有信使快马送信来,这次的消息让南京城内的诸人又是目瞪口呆,大股的流民经过徐州之后,没有南下,反倒是朝着东边大海而去,去往淮安府北面了。

按照这信笺消息往来需要花费的时间,搞不好这些流民现在已经是过了宿迁,他们去那里做什么?

这不是大问题,真正的问题,大军都在赶往扬州府西边,都在泗州,盱眙一带集结,再调兵恐怕时间会来不及,怕是等待应对之策拿出来,这边已经要进淮安府北面了。

不过着急归着急,但却不如前面那段时间慌张了,东面的大海乃是死地,淮安府北面又是民风强悍之地,大族的家丁和私兵也会给流寇们造成不少的阻力,而且那边还有驻扎在淮北的山东兵马。

一个个消息从北面不断的传到南京城来,又通过明里暗里的消息渠道传到南直隶的富贵之辈耳中,现在最着急的是扬州城内的盐商了,好不容易摆脱了海寇的祸害,怎么又来流寇,而且这些流寇不去那些富裕地方,怎么专门奔着淮北方向去了。

那边可都是盐场和盐业生产的庄园,各家盐商的命根子啊!

天下大灾,南直隶并非无灾,因为南京和凤阳多皇亲勋贵,其余府县多贵官亲戚,土地兼并是大明最厉害的地方之一,无地破产的农民当真是不少,从河南地有大股的流民窜来,这些活不下的南直隶平民也都是纷纷跟随。

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过宿迁之后,流民的规模从原来的不足万人,陡然变成了将近三万,已成大祸。

淮安府仓促纠集了四千多人的兵马前往阻截,盐商可是他们的衣食父母,上司里面的上司,眼下马上就要去盐商们在淮北的那些盐场了,盐商们都是震怒。

这四千多兵马,毫无悬念的被流寇们冲垮,连带队的将官都是死于乱军之中,侥幸逃回来的士兵说,贼兵之中有大批的马贼,开战之后乱马冲来,根本无法压住阵脚,接下来往往就是崩溃。

这股流寇再怎么糊涂,再怎么去往临海的绝境,这个都不重要了,目前来说,最关键的就是守住海州一带的盐场。

盐商们当然是坐不住了,现在海州和赣榆一带最能打的兵马是谁,当然是胶州营淮北军的五千部众,这五千部众,一千军兵都能顶住几千马贼的围攻,这些流寇算得了什么。

淮安府的官员。海州盐运使衙门的使者,盐商们的手下,流水一般的去往淮北军的驻军所在,请求这支兵马出兵,迎击贼寇。

淮北军的张江今年不过二十几岁的年纪,可做派却是带了多年兵的老油子,满嘴的官腔,说什么“本将所率鲁地军马乃是客军,所守范围乃是海州城池,各位乡老放心,有本军在海州城池定然无忧,只是这其他地方……”

海州城池能守好,可海州知州和盐运使丝毫没有什么高兴的意思,海州一个城池守好有个鸟用,外面的盐场盐田,运盐河边上的盐仓船只才是真正的大头,这些要是毁了,恐怕下半年的淮盐的出货又要受到影响。

眼下湖广的西边已经开始用川盐了,堵了上百年,却在这段时间出了问题,要是这次在被破坏,恐怕连南直隶都要吃外省的盐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