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五章 千刀万剐 流贼招抚(第6/8页)

如果五省兵马围堵得力,李自成怎么会从四川穿越湖广来到河南,到今日这不能控制的规模,而且闯贼入河南,河南的大部分兵马却都在湖广和四川剿贼,兵力空虚被人趁虚而入,才酿成如此大祸。

而河南巡抚李仙风、总兵陈永福以九千之众,在闯军几万精锐围攻之下,坚持到援军到来,并且大败援军,这可是莫大的功劳。

尽管外面的官场士林传扬的是崇祯皇帝圣明无比,明辨是非,不怪罪有功之臣。可京师某些和内廷关系近的人传言,当日来自河南的这封奏折放到崇祯皇帝的案头,尽管崇祯皇帝当时心情不错。

可看了这奏折之后却勃然大怒,把书案上的东西都是扫落在了地上,不过却有内廷随侍的太监开口说道:

“若单是这河南省的文武官员上奏,还可以认为是脱罪之辞,可这山东巡抚和总兵一同上奏,他们只是救援的客军,和河南没什么利害的关系,想必是公允之言。”

听到这话,崇祯皇帝的怒气就弱了三分,心想果真是如此,河南兵力空虚,不是被抽调在北直隶防守鞑子,就是在湖广四川追剿闯贼和张献忠。

然后第二天朝堂之中,内阁学士和某位尚书出来侃侃而谈,说是开封城情势如此危急,而河南巡抚和总兵却以寡敌众,逼退强敌,把闯贼打到豫南之地,等于是盘活了整个中原的局面。

如此危急的局势,还能得到如此良好的后果,真是有功当赏,但洛阳城失陷亲藩福王,作为河南守土之臣,无论如何也是有罪,所以功过相抵,就下旨勉励几句是了。

崇祯皇帝一边是刚愎自用,一边又是对文臣的话语言听计从,这是很古怪的矛盾,或许是天启皇帝对于魏忠贤的信用,在他这里有了反作用,但这朝堂之中的势力,勋贵武将在土木堡之变中损失殆尽,能说话的都是文臣和宦官。

在这朝中,崇祯皇帝不愿意听宦官的,那也只能是听文臣的意见了,不过这两伙人都是收到了重礼。

山东巡抚颜继祖就在中枢,担任过枢机最重要的职务—吏部都给事中,对朝中的这些勾当颇为的清楚,河南上下凑出一大笔银子来,经他指点,该给某某人送,该在什么时候送给某人,果然是有奇效。

崇祯皇帝一直还以为自己是明辨是非,臣下必然是感激涕零。

实际上这次的上奏,天下间许多人都感觉到了一丝的不对劲,自从崇祯登基以来,不管这位皇帝如何的刚愎冒失,但在台上却是君权独裁,独断专行。

他听信谗言也好,脑子糊涂也好,下面的大臣赏罚都是由他心意而定,尽管对手握兵权的武将要心存顾忌,但面子上都是恭谨异常,可这一次,地方上的督抚武将联名上书,为自己抗辩,朝廷仅仅是不轻不重的申斥了几句,居然没有责罚,这风向或许有些变化了。

这件事情或许是十分的重要,不过天下人的眼光瞄了一眼之后迅速的投向了关外,四月末,满清大军进围锦州。

锦州是大明在山海关外的唯一据点,没了这座孤城,大明的防线就只能是收缩到山海关一线,而山海关被打开的话,满清骑兵就可以在华北平原长驱直入,直逼京师。

关外的锦州必须要救,崇祯皇帝还没有下旨之前,蓟辽总督洪承畴已经开始调集蓟镇的各支兵马,准备出关救援。

诛杀了郑崇俭、熊文灿,孙传庭瘐毙在诏狱之中,还有各地的督抚大臣或者是获罪或者是被杀,崇祯皇帝惊讶的发现,自己居然无人可用了,现在代替杨嗣昌去督师剿贼的是丁启睿压根不懂军事,许多人在丁启睿赶往湖广之前,就已经预料到他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