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三章 一个有故事有本事的佣兵(第7/7页)

不过他心中也是惋惜,本来戚继光练兵的时候,所写的《纪效新书》等兵书,里面的描述和当年戚继光所训练的兵马,也是朝着步兵方阵的方向走。

戚继光和马基雅维利,东西方的人才从理论高度对步兵方队训练体制不约而同的重视,被认为是近代军事的开端。

但戚继光的训练仅仅是一个火苗,很快就熄灭,而欧洲则是沿着这个方向一步步的走了下去,现在,李孟凭着自己超越时代的知识和理论,又在慢慢的缩小这个差距。

王海大声发令,他的方阵速度不变,鼓声也是不停,但是那支百人的小队,却开始加速,百人的小队可以保持着比大方阵快的多的速度,这支一百人的小队斜举着长矛开始加速跑。

只是这个加速跑不是正面的冲击,而是走一条斜线,朝着欧曼率领方阵的左翼跑了过去,队伍的人数越少,就可以保证在越高的速度下前进,队伍不乱,这百人的小跑,比起长矛方阵的缓慢来,已经可以称得上是飞了。

在场的军将亲兵都是懂行的,站在李孟身后的马军统领汤二低声的说道:

“大帅,两队差不多再走五十步,王海的小队就能到那洋人的左翼,到时候洋人的方队到底是两方守敌,何况王海的方队正面较大,攻击力较强,这一阵,王海的胜算不小!”

王海和汤二已经在一起共事多年,说话自然是有倾向的,李孟盯了会,却笑出声来,开口调侃道:

“攻击方阵左翼这个,我有教过你们吗,操典里面根本没有,小海倒是会现学现用,那欧曼的意见说出来,他可就直接用上了,你说要是用对方的法子赢了,这胜负应该怎么算。”

说完又是摇头笑了几声,当然,王海能这么灵活的应对,也让他高兴,老营兵马比起分驻各地的各军,人数要多出一倍,每有出征,总需要一名副将,王海能有这样的水平,自然是放心。

汤二虽然是马队的首领,不过判断的确是准确,果然,两个迎面靠近的大队速度不变,但那支百人的小队却已经绕到了欧曼方队的侧翼。

双方距离还有百步,欧曼方队马上是面两面受敌的情况,在王海方队人多的情况下,恐怕欧曼方队马上就要崩溃。

就在这时候,欧曼方队的行进鼓声突然停住,一名队官大声的发令“向右~~转!”欧曼方队原地立正之后,齐齐向右。

鼓声又是响起,朝着右边的那支小队扑了过去,此时李孟的眼睛却睁大,从座位上站起来盯着两队的阵列,自言自语的说道:

“这转向比咱们的方阵要快啊!”

的确是快了一些,对面的那只小队刚刚排列好阵型,却看到欧曼的方阵已经转向扑了过来,转向的速度大大的出乎他们的意料。

仓促间,只能是举起手中的长矛迎战,长矛方阵的交战可是演练过许多次了,人人都是平端长矛,谁想到欧曼方阵的士兵用有些僵硬的动作,上身前倾弯腰,左臂上曲举着长矛,右手则是握住尾端,小步小步的向前。

这种种的动作完全是不合胶州营的操典常理,那百人小队的士兵突然发现,如果这么靠近,尽管双方用的是同样长度的木棍,可对方的姿势却好像是让长矛长出一块,对刺的时候,自己肯定被先刺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