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〇章 捷报所到(第7/7页)

在一个月之前,李孟率领大军来到南直隶的时候,这些配合胶州营运送物资的商人们已经是获得了李孟的笑容,尽管他们现在的主业是盐场,并且目前和胶州营的山东盐业有某种程度上的竞争。

但他们的收入实际上在这期间是有略微的上涨,因为胶州营通过自己的战斗已经是把除却鲁盐和淮盐之外的地方上小私盐都给彻底的赶出了市场,自从崇祯年间大乱以来,许多地方因为变乱,盐路断绝,导致行销天下的淮盐市场逐渐的萎缩,盐商们的总收入实际上一直在减少。

目前这些盐商之所以没有这种感受,只不过他们这些年来一直在吞并弱小的,靠着夺取他人的市场份额来补充自己因为各种原因减少的,这样的弱肉强食,自相残杀之下,存活下来的盐商,还感觉自己的份额和收入是不断的上涨。

而现在,胶州营差不多实现了南直隶、山东和北直隶大部分区域的安定,并且用强大的武力保证胶州营庇护下的商队和各项生意都能顺畅的进行。

按照这个趋势走下去,两淮盐商一年或者两年之后,就不用担心来自山东私盐的竞争,因为盐业这块蛋糕对于目前这些商人来说足够的大,而且胶州营还可以让他变得越来越大,大家发财。

这仅仅是盐业,这些获得了李孟笑容的商人们有资本有经商的经验,在胶州营将来的商业构思中,他们也属于得利最大的那一阶层。

但在鞑虏入侵,李孟北上,人人避之不及的这种态度中,现在和将来的所有红利,都将距离他们远去。

很多机会错过,就错过了。

李孟率领大军进入南直隶,接到急报紧急回转,随军的非战斗官员,特别不是胶州营系统的那几位,都是被留在了山阳城,也就是淮安府的府城。

淮安府虽然是江北之地,但毕竟也算是南直隶的一处,也是江南士子,东林文人的影响所在,这些士子文人对在漕运上收取厘金的李孟都是深恶痛绝,此次鞑虏大军南下,很多人不是为国忧心,反倒是幸灾乐祸,大有李孟多行不义必自毙的意思。

人都说爱屋及乌,众人厌恶李孟,连带着这身为东林名士却毫无风骨的山东巡抚一并厌恶上,颜继祖就是被留在山阳城的那批人之一,一时间成为淮安文人的众矢之的。

腊月初一早晨,山东巡抚颜继祖的下人在宅院门口的墙上发现一块木牌,上面写着“代山东总兵李某巡抚山东及南直隶地方都察院副都御史”这后半部分没有问题,可前面的代,若是有提及,则都是“代天”,也就是代替天子巡抚地方的意思。

而这挂牌子的人则是写成了“代李孟”,这分明是讽刺颜继祖身为文官名士,却甘愿做武夫李孟的奴仆,全无脸面体统。

看见了这个块牌子的巡抚颜继祖,脸色铁青,闭门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