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一三章 风向转 人情变 李仙风(第3/5页)

这人自然是郝摇旗,李孟决定把带回山东之后,他就放下心来,尽管不知道为什么入了齐国公的法眼,可今后的前途是不用担心了。

本来许他的是彰德府的守备或者是都司,可在李孟的身边,李孟只给郝摇旗安排了一个营千总的位置,而且还不是亲兵大队的,是普通的步兵团,郝摇旗知道这其中的门道,这是大帅身边的直属军官,那就和明军顺军中的亲兵家将差不多,这种亲信程度自然要比在彰德府当个灰溜溜的武官强太多了。

李孟对他的安排也很简单,先不用管什么,去多看多学,山东的东西和顺军和明军都是完全不一样的,尽管郝摇旗在顺军也是统领过十数万的大将,但那套东西,却未必适合山东兵马。

这的确不是狂妄,火器作为主要的杀伤手段,近现代步兵的训练手段,阵型布置,又有一个近代的后勤系统支持。

胶州营的确是这个时代最巅峰的军队,郝摇旗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一开始的时候,郝摇旗对李孟的安排颇有些不以为然,而且对山东了解多了之后,他也知道屯田田庄的护庄队是胶州营最基础的军事组织。

实际上就是给适龄的青壮进行军事训练,方便在适合的时候补入军队的这么一个预备役的系统。

自己领兵十年,见过多少场面,居然被安排学这些壮丁民壮的把式,这不是瞧不起人吗,郝摇旗还真是心中有几分火气的,一切的不满在到护庄队的民壮训练后都是烟消云散,这时候郝摇旗才真正了解顺军和山东兵马的差距到底有多大,这次的确是败的不冤。

尽管是民壮之流,可在头目的组织下,进退有度,有组织有纪律,战技训练尽管简单却实用。

郝摇旗心中无奈,可却不得不承认,这护庄队的训练战力,恐怕要赶上顺军的主力部队,从令行禁止上,恐怕胜出不止一筹。

顺军就算是最精锐的部队,也不过是五天一校阅罢了,精锐士卒那是因为经历过历次的厮杀不怕死,听号令,练习倒是未必,闲暇时候还要种地呢,这护庄队也是在农闲的时候训练,这有什么区别。

看对方这阵型,还有选用的兵器,原来都是有这样那样的道理,这样可以让战士们更有勇气,可以彼此帮助,可以把杀伤力发挥到最大,这些东西看着浅显,可都是自己闻所未闻的新鲜事。

跟着大军行进了几天,郝摇旗心中的傲气全无,倒是知道沉下心来学习了,这样的表现倒是让李孟颇为高兴,郝摇旗是个人才,又是懂得强弱风向的聪明人,能沉下心来学习山东的战术,这是下决心融入这个体系的证明。

不过,究竟会如何,还要看这郝摇旗将来的表现,目前对于李孟来说,郝摇旗只是一个可培养的,有前途的将领而已,并不值得花费太多的关心。

新城距离开封城不远,在这里也得不了什么清净,何况李孟本来就是来这里办理公务,在这个地界,能来拜见,并且够资格的也就是那么几个人,河南巡抚李仙风无疑是排在第一位的。

大明的高位文官,已经是明确在李孟系统中的不多,李仙风是地位最高的一个,李孟对李仙风也是颇为的赏识。

和山东巡抚颜继祖的迟迟疑疑不同,李仙风可是颇有决断的实干角色,河南四处火起,河南巡抚李仙风和总兵陈永福领兵四处救火,更关键的是,确定了山东的优势之后,巡抚李仙风毫不犹豫的投了过来,没有什么拖泥带水。

能这么勤勉干事,又在关键时候如此决断,这样的人物肯定要得李孟的赏识,而且又是文臣这么缺少的状态下。

不过话说回来,河南巡抚李仙风在决定投靠李孟之前,也是不得不为,当日间亲藩失陷,要是不做乱臣贼子,落在崇祯皇帝手中,不是斩立决就是弃市的罪过,那三边巡抚郑崇俭还打了几个胜仗呢,自己这边连战连败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