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73章 永城县?(第2/3页)

这消息传开后,懂行的人都在苦笑,但也无可奈何,大家都知道这是个可行的法子,边军指望不上,京营要拱卫京师动不得,当然,真要安排京营去辽东,恐怕会败的更惨,唯一还能指望的,就是这些所谓的土司狼兵,这些西南各族的兵马装备未必比大明的军兵好,却胜在还有几分野性,有这野性在,在战场上就还有几分勇气,而大明的不少军队兵卒,一点勇气都没有了。

“大哥,原来的山东巡抚李长庚专督辽饷,去天津做户部侍郎,现在山东巡抚改为王在晋。”王兆靖一页页书信翻过去,这山东毗邻徐州,关于这里的动向王友山经常会在书信上提到。

王友山从京师不断写来的书信,有从兵部和其他处打听来的辽镇实录和秘闻,还有朝廷的动向,还有徐州周围各省以及南直隶内部的情形,再就是泛泛的天下大事,细想起来,这里面的内容选择颇为微妙,其中关节,也只有赵进和伙伴们能琢磨的透。

“王在晋论辽东十策,:一、严海禁。二、勤巡查。三、守金州、盖州,四巩固山东,五、结交西北各族,六、保朝鲜,七、鼓舞将吏,八、抚恤军士,九、广用官员。十、防冬令。”之所以单独提下王在晋,就是因为王在晋论辽东局势。

听了这个,赵进只是嗤笑了声说道:“废话,看似说得不少,又都很有道理,可不管是谁去辽东,这几件事都得去做,而且必须要做,就和平日里吃饭喝水一样,难道值得说吗?”

王兆靖跟着笑道:“所谓清流做事就是这般,做成与否不论,优劣与否不论,关键是要先说出来,这就足够了,先声夺人这个词倒是恰当。”

屋中诸人都笑起来,原本以为这普查开始后,每个人都忙得脚不沾地,不会有太多相聚的时间,结果一开始,大家不仅能和家人团聚过中秋,平日里的作息都没有太多改变,因为徐州太多人主动过来谈,把自家的底细作为交换,为了挡住辽饷,不知道给赵字营省下多少麻烦。

王兆靖这边说完,如惠在边上笑着说道:“昨日永城县户房的书办来了,他想问问老爷,永城那边到底是个什么章程,辽饷要收,他那边会分出大份,若是不收,也请老爷给个明话,他们衙门里的人也好做个准备。”

赵进点点头,如惠又继续补充说道:“老爷也知道那边的局面,永城县的地被他们县里六个大户分了,这六人家里一家出了个举人,其余五家都是几代传下来的土豪,凭着县城的差役根本动不了,只能琢磨着用官兵,可那五家和咱们走得近,盐路商路都帮咱们不少,衙门也怕这几家来找咱们帮忙,到时候就下不了台了,所以提前打个招呼。”

“那五家都来人了吧?举人那家走得是兆靖的门路?”赵进随口问了句。

如惠点头说道:“那六家在七月中就派人过来询问,当时一概没有给回话,属下打听了下,原本永城县衙门里也要等等看的,可据说新任县令就要到任,新官上任,据说还是个今科的进士,什么都不懂,大家怕到时候乱来,所以要在这之前定下。”

赵进略一沉吟,就开口说道:“辽饷伤地方元气,那边早晚咱们也要抓在手里,所以不能收,可这个人情没必要给他们做去,咱们也没必要得罪县衙里面那些人,这些人以后咱们也要用的,比照往年的税赋,上浮两成到三成,他们自己谈自己去分。”

说完这个,赵进转向王兆靖笑道:“来永城做县令,看来这位进士名次不高啊!”

进士排名,最高的几个进翰林院,次一等的去观政学习,几年后再考,然后按照成绩分配,会分到六部和都察院之类的地方从七品官开始做起,最差一等的则是直接放到地方上去做官,一般都是七品县令开始,但这也不是一定之规,进士们自己也有些选择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