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93章 筹建田庄(第2/3页)

赵进回到徐州之后,没有渡河南下去往何家庄,反而在沛县附近扎营等待,他既然这般,整个赵字营和云山行运转的中枢也搬到了这里,一道道命令就是在这边发出,徐珍珍和木淑兰也带着儿女渡河来到。

以往徐州一州四县还有周边几处的州县衙门内,有大批不在编的文书白役,他们就是吏目官差手下的帮闲,靠着为官府做事,靠着狐假虎威来从中克扣,来捞取油水,可赵字营崛起之后,整顿地方,包揽税赋,云山分店实际上已经替代了官府的作用,只有在编的吏目和官差以及有头脸身份的文书白役才有一份常例可拿,大部分的人都没了这官面上的生计,只能自寻出路。

对这些人,赵字营也是分门别类的处置,年纪轻有上进心的,往往会被吸收进赵字营和云山行的体系之中,那些年纪大惰性十足的,则是让他们回家养老,而那些正当年的人物,愿意做事赵字营会给一份差事做,反正赵字营用人的地方太多,不会让你饿死,不愿意做事那也随你去。

学了吏目差役本事的年轻人,在处理实务上本就比寻常家丁团练出色,他们在赵字营之内很容易出头,赵字营缺的就是这种管事办事算账的人,那些年纪大的早就没了劲头,能太平回家养老,积攒的好处也还留着,就算不满也能忍耐,最麻烦的就是那些三四十岁,正当年的人物,他们原来吃香喝辣作威作福,突然间一切都被剥夺,家底还没有积攒足,然后习惯了官府和地方的那种体系,对赵字营这一套很不适应,很多人威风惯了,也不习惯被赵字营这名不正言不顺的管,结果就是这些人麻烦最大。

在开始时候,有人到处串联闹事,有人暗地里煽风点火,徐州和周边凡是士绅豪强闹事作乱,江湖人等胡作非为,背后总能查出这些人的影子,赵字营当然不会手软,砍下一批人头之后,总算压了下去,再接下来,有些扎实沉稳的看着大事不能扭转,也就耐着性子去赵字营那边做事,本就有管事算账的基础,学起来还是非常快,其余的就是满腹牢骚,整日里怪话连连,一旦遇到什么官军压迫的时候,他们就跳出来幸灾乐祸。

在赵字营控制范围之内,牢骚最盛的就是这些白役帮闲,然后就是那些秀才们,有举人功名往往已经是士绅豪霸这一级,秀才高不成低不就,家境好的还好说,稍差些的和那些白役帮闲一个心境,在赵字营这个体系内,没他们的风光好处,而这些读书人低头愿意做事的更少,总想着自家是忠贞之士,等朝廷大军打过来,自家就是功臣。

尽管随着赵字营一次次的胜利,他们的牢骚越来越低声,可却始终没有停过,而且他们还总在讥嘲那些为赵字营做事的同龄同辈,说要给朝廷当差办事就罢了,你们给一个土豪保正跑腿,能有什么前程好处,难不成他一个豪霸,以后还能给你们升官发财?

结果就在这次大胜之后,赵字营抽调大批骨干人员去往各处管理田庄,那些沉下心做事的白役帮闲们,或者被抽调去往管理田庄,或者在原来的位置上被提拔起来,尽管说是个庄头管事之类的,可怎么看都像是个官……和官府管理府州县有什么区别吗?这就是实实在在的前程,看到这些,那些一直在发牢骚的人又是分化,有些人继续嘴硬,说这也算是好处?辛苦操劳和那些臭烘烘的流贼打交道,说不准那天就被吃了,可也有更多的人闭上嘴耐住性子,开始进入赵字营的体系内做事,从这次他们能推测出来,赵字营以后的前途更大,这次已经赶不上了,那就去赶下次。

“甚至还有在册的吏目差役过来询问,说这样的田庄能不能让他们去管。”王兆靖尽管沉稳,可说起这个也有些扬眉吐气的感觉,赵字营这次的胜利,已经让很多人看到了赵字营的前途,这样的强势,这样的沉稳发展,几乎看不到败亡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