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1章 真心实意(第2/3页)

“……不知道这逃跑是临时起意还是早有预谋,不过属下看那毛文龙心思很多,始终觉得咱们没有官身,可以耍无赖或者恃强凌弱……”

从皮岛到登州,十五艘船可以装载近五千人,但从皮岛到海州的话,最多也就是三千人,还要在登州那边补充一次物资,不过李家大帮这些船没有为难退缩,只说下次专门带着几艘船装载转运食水给养就好。

这几千辽东百姓登陆前,石满强亲率第二旅第一团还有徐州义勇在码头迎接,这几千辽民再怎么不甘心,看到这样阵势的人马,也不敢有什么异动,只有乖乖的接受挑选,工匠、兵丁、商贩和读书人都被登记在册,然后开始向各处转运。

淮安北区空下了许多田庄,部分辽东难民会在这里暂时休息熟悉,还有部分直接被送到郯城、沂州一带的田庄安置,先到的那一百户辽民则是被打散混在大队辽民中一起去屯垦。

李家大帮对这次的转运很满意,因为他们在海州港口这边装满了铁器、布匹和盐货,还有南方急需的木材,沿着大明的海岸线贸易,利润未必有去倭国南洋那么巨大,但只要找准了货物,赚得也不会少,而且风险少了很多,临离港南下前,李显拍胸脯做出了承诺,说下一波的船队最迟一月后到达。

不过李家大帮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那就是转运辽东难民的时候,不能太宽宏,要舍得下手杀人,赵字营的人要动手,李家大帮的人也会跟着动手。

“……看着没在登州那边上岸,那些辽民人心都有不稳,几艘船上还鼓噪起来,如果不是被家丁们逼住抽打,恐怕要闹出大事……”

“……后来也顾不得那么多了,所有人都只能关在舱里,轮流上来望风,因为这个半路上还死了十几个,都被丢到海里去,如果当时就能杀人动手,把场面镇住,就不会有这样的波折……”这也是带队家丁的禀报。

对这个赵进给出的意见很简单“该杀就杀,你们是人,他们现在还不是人。”

就在李家船队满载货物离开后三天,余家的船队也来到了海州,足足二十四艘大船,都是载重大的福船和沙船,而且自己带足了食水物资,带队的换成曾和徐厚生一起去过澳门的余鸥,来到这里也不多说什么,只是事事听从赵字营的安排。

余家船队接上赵字营的家丁和相关人等之后就立刻北上,这次上船的家丁和上次完全不同,这次足足有七个连队,包括一个火铳连队,甚至还带着两门三磅火炮,赵进就是要让自己的家丁适应海上行船的生活。

按照江南内卫传回来的消息,余致远这次回去没有分成家,当他说出分家这件事之后,而且说明不会多占多拿,立刻把他大哥那一边的人吓住了,眼下赚钱不少,不动那些小心思同样是发大财,可要是分家了,虽说眼前拿的不少,但只能坐吃山空。

而且更关键的一点,如果分家,对已经在江西做到参政的余家大哥来说极为不利,以后仕途肯定走得不顺,余致远兄长那边的仆役家人打算的很明白,生意上赚得再多也是浮财,仕途上高升才是真正的好处,何况这些小动作小心思很多是余致远嫂子的主意,他大哥未必知情,真要闹将起来,行家法送到衙门打死都是有的。

余致远这边强硬,余家越来越大的噪音立刻安静了,蛤蜊港这边已经开始兴建船厂,这是余家一力承办,在松江府那边不少手艺精熟的船匠都调拨过来。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余致远未必不知道,他的兄嫂或许只是个幌子,只不过他没想到那李家还能主动找过来。”对余致远的这些行动,赵字营上下的评价很刻薄。

在七月中的时候,赵进决定纳妾,收火器大队孟志奇的妹妹孟子琪为妾,关于这件事,不光是身边兄弟在劝,长辈在劝,父母在劝,连徐珍珍和木淑兰也在劝,纳孟子琪为妾倒不是为了美色,主要是各种牵扯平衡,赵进对这个很明白,却不太懂徐珍珍和木淑兰为什么也来相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