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士和官员的通信(第5/6页)

蒙借家礼,今见披寻,微而精,简而备,诚经传之典略,闺庭之要训也。其丧礼新义,颇有所疑,谨用条问,具如别帖,想荒宴之馀,为诠释也。迟更知闻,杜之松白。【最后才说说正事,说你的快递收到了,人家说是“对方付款”,你还真不见外!你这《家礼》真是太棒了,我认真看了,这么好那么好,那么好这么好,如何如何好,反正我们这些官场上混的人奉承话是说成习惯了,你也别较真,就当真的听吧。关于《丧礼新义》那篇,我还有些不明白的地方,问题都一条条列在另附着的纸条上了,哪天摆个饭局,吃饱喝足之后你再好好给我讲解讲解。等你的回信哦!】

传统知识分子不管当不当隐士,最起码也要在权力面前表现出恰如其分的人格尊严,甚至是高贵。但这是一种高标准,不少人在跳墙的时候膝盖发硬,却在下跪的时候膝软如绵。唯其如此,才显出段干木一伙的刺眼。

孟老师嫌小段他们做得有点儿过分,王绩倒看不出什么过分来,不过通常可见的是另外一种过分——不好意思,我一下子想起来的是一个外国例子,这倒也看得出知识分子的通病是不分国界的:纳西是个著名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个穷诗人,有一天他在大街上见一位市议员挂着金链、骑着高头大马迎面而来,就对身边同伴不屑地说:“看那家伙多牛!可他连一行素体诗也写不出!”

除了段干木的跳墙,泄柳的关门,王绩的快递和王、杜两人通信中提到的那些隐者佳话之外,还有更另类的故事。这就是孟子往下要讲到的孔子和阳虎的故事。

阳虎这人前文我们已经遇见过了,或许是他,或许是杨朱,也或许是杨布,给我们留下了那句“为富不仁”的名言。如果看看《论语》,就会觉得孔子就是克拉克·肯特,阳虎就是莱克斯·卢瑟——怎么,看这两个名字很陌生呀?其实这二位可是家喻户晓呢,克拉克·肯特就是那位裤衩外穿的超人(superman),莱克斯·卢瑟就是超人的死对头、邪恶的化身。其实Smallville(《超人前传》)里的那个少年莱克斯确实太像阳虎了,他和超人的关系也太像孔子和阳虎的关系了,看过这部剧集的人应该很容易想象出来。

孟子讲的这个故事是:阳虎想见孔子。但这可不像现在,打个电话约一下就找个地方见面了,没有那么简单。

我们知道,孔子是维护礼制的,重现当年的礼仪之邦是他最大的政治理想,所以他很主张不同等级的人都能够各安其位,谁也不要僭越。他最痛恨的事情就是所谓“陪臣执国命”,也就是说,国家的主控权从国君的手里落到大贵族的手里。而鲁国当时的情况是,季孙氏等三家大贵族,即所谓“三桓”实际掌握着鲁国,季孙氏是“三桓”当中势力最大的,阳虎是季孙氏的家臣,也就是管家,虽然他的身份连贵族都够不上,却实际掌握着季孙氏的家族权力。这就成了一个很有趣的情形:季孙氏为首的“三桓”掌握了鲁国,而阳虎又掌握了季孙氏,这就是陪臣执国命,而小陪臣又执了大陪臣的命。你说孔子对阳虎还能是什么态度呢?

阳虎也知道想见孔子怕不容易,登门拜访吧,人家给你来个跳墙而逃或者闭门不纳,那岂不是很没面子?请孔子来吧,既有些失礼,又怕孔子学习王绩:你要什么我快递给你,我就是不挪窝。这可怎么办呢?

如果是你,坐着时间机器来到鲁国,做了阳虎的谋士,你会有什么好办法呢?

——办法不是没有,但你一定要了解当时的社会习俗。当时的礼法之中有这样一个讲究:大夫对士人有赏赐的时候,如果士人恰好不在家,没法当面道谢,就得在回来之后找个时间亲自去大夫家里登门拜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