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五六章 大庆殿风云(二)(第2/3页)

作为最精锐的宫帐军,则是皇帝的卫队,隶属皇上直辖,类似于大宋禁军,无论装备战力都高处其他兵种数筹;而他们的职责乃是拱卫京师保护皇上,一般不是大规模的征战,这些军队绝不会调离京师。

如今辽国五十万宫帐军都调出来五万交给耶律宗元率领,这里边绝对有文章。

赵祯脸色不善,低喝道:“陈爱卿,此事你可探听明白了么?”

陈执中道:“昨夜刚刚快马得报,今日一早我本拟请杜枢密过目,但杜枢密在朝房之时又与吕相商谈他事,臣未来得及告知。”

杜衍瞪眼道:“陈副使,这就是你的不是了,这等大事却不来告知,这不是教我在皇上面前应对失据么?”

陈执中忙道:“杜枢密莫生气,下官之过也。”

赵祯皱眉道:“此事或许真有蹊跷,辽人如此,难道当真想要对我大宋用兵不成?诸位爱卿,谁来替朕分说分说。”

堂上一片嗡嗡之声,众臣纷纷议论,各自猜测揣度着辽人的用意,赵祯看着众人,眼光落到晏殊身上,道:“晏爱卿,此事你是怎么看的?”

晏殊上前行礼道:“启奏陛下,臣以为不必太过在意。”

赵祯道:“哦?此话怎讲?”

晏殊道:“辽人与我大宋有盟约在先,绝无可能毫无征兆便悍然用兵,况且若辽人有意攻我大宋,又怎会派人送公函前来,命使节前来朝拜,臣以为其中必有其他原因;但说立刻两国便要交兵,可能性不大。”

赵祯点点头,觉得晏殊说的有些道理,朝堂上众臣也纷纷点头,表示同意;如果辽人根本就无意发兵与大宋为难,那也就无需担心了,气氛顿时缓和了许多。

吕夷简轻抚颌下白须微微颔首,见赵祯目光向自己射来,咳嗽一声站起身来,转身扫视全场,众人顿时停止交谈,朝堂上一片寂静。

“吕爱卿,你有何看法?”赵祯道。

“启奏陛下,老臣基本同意晏三司之言,但老臣有几点补充。”吕夷简缓缓开口,不待赵祯追问,自顾续道:“我大宋真宗朝便与辽人在澶州签订盟约,迄今双方边境已近四十年无兵事,两国也友好通往,每岁使节来往逾数十次;先帝驾崩之时,辽人举国尽哀辽主集蕃汉大臣举哀数日,后妃以下皆为沾涕,此乃两国之间数十年通好所致,非为假意。”

群臣中有人默默点头,也有人微微摇头,不以为然。

“圣山登基之后,秉承先皇与辽人通好之志,遵循澶州之约从未逾越,辽主虽更替,但尚不至于背信撕毁盟约对我大宋用兵,所以老臣以为,此举不至于大惊小怪;陛下可待辽使节到来之后再加诘询,即可弄清缘由。”

赵祯点头道:“言之有理,不宜反应过激,否则恐辽人也会惊惧,有损两国通好之谊,但密切注意边境动向便可。”

吕夷简道:“老臣正是此意,若我大宋反应过激,反而落下把柄,为辽人所诘,倒不好解释。”

众臣纷纷点头称是,个个舒了一口气,晏殊和吕夷简都说此事无碍,给赵祯和众臣吃了个定心丸。

一片附和之声中,有人‘嗤’的一笑,声音甚大,笑声中满是讥讽之意,听上去异常的刺耳。

众人纷纷转头去看是谁人发笑,上百双眼睛直射大殿末位,一个少年身穿蓝色官袍,不伦不类的站在那里,脸上笑意未消,手还捂着嘴巴没来得及放下。

发笑之人正是苏锦,苏锦听吕夷简说什么澶州盟约之事,两国通好之谊,实在忍不住好笑;那澶州之盟便是历史上所称的澶渊之盟,身为文科大学生,苏锦对这个盟约还是有些印象的,这是个不折不扣的丧权辱国之盟约,却被这些人大言不惭的拿来歌颂,当做功绩来展示,真是想不笑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