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零八章 一代名将(第2/3页)

狄青倒没想到自己这么有名了,连京师来赴任的新科状元都听说了自己的事迹,有些受宠若惊,拱手道:“大人谬赞,狄青何以克当。”

苏锦赶紧命人拿来蒲团,众人纷纷坐下,命人上了茶水,拿了干粮让几人先填饱肚子。

狄青见苏锦见面之后并不先急于谈事,而是考虑到一路奔行人困马乏,弄些吃食茶水来招待,心中顿生好感。

一番吃喝之后,狄青拍拍肚子笑道:“多谢苏大人了,卑职吃饱了,咱们谈正事吧。”

苏锦笑道:“不忙,再吃些茶。”

狄青道:“大人待人如沐春风,狄青感激不尽,大人送至延州的书信范公已经知悉,范公完全赞同大人的提议,并对大人的计谋大为夸赞,故而命卑职和两位手下都头前来协助大人;范公自率五千精锐将随后悄悄而至,这回要让西贼尝尝被包饺子的滋味,一报好水川大军中伏之仇。”

苏锦知道,范仲淹派狄青前来协助之意,乃是怕自己指挥不了这场战斗,怕出了差错;苏锦虽然自信能安排的妥当,但有实战经验丰富的狄青协助,当确保万无一失;由此也可知范仲淹对这件事的重视程度。

“能得范大人赞许是我的荣幸,但不知具体如何实施,如何进行?范大人可有明示?”

狄青伸手从怀中掏出一张叠在一起的纸张来,在灯光下展开,上面圈圈点点密密麻麻的标着各种地名和符号,原来是一张军事地图。

众人头碰头围在地图边,眼睛顺着狄青的手指移动,就听狄青道:“苏大人,这条官道穿越了八十里的山路,前面三里之外便是山口了,再往前便是一马平川的黄土平原,过陕州往北四十余里又是山路,解州西南陕州西北交界之处有一处叫鹰嘴崖的地方,那里是官道在永兴军路的最后一处山口;范大人的意思是,为了不让西贼的马军有发挥之处,决不能在平原上作战,否则即使两千骑兵也不能胜,即便是胜也是惨胜。”

苏锦盯着地图眉头紧锁,缓缓道:“这个倒不难,有大量粮草物资为诱饵,不怕西贼不上钩;若是按照范大人的设计,本人以为要么我们停在此处等敌人前来,就在山口处进行包围;要么便在鹰嘴崖进行合围。”

狄青忽然问道:“大人以为何处合宜呢?”

苏锦见狄青有考校自己之意,微笑道:“若在此地设伏,有一利两弊,利在深入永兴军腹地纵深,西贼即便溃逃,边陲各镇也能出兵围追堵截,西贼逃回去的几率很小;弊端在于,一则若等西贼兵至,大队人马须得在此扎营等候,此举不合常理,有可能被西贼洞悉计谋;二则西贼若是深入腹地,必会更加的小心在意,回撤的路线上又有山路,他们定然会加紧打探消息,而我们的行动有细作往敌方送信,他们怕是不会上钩。”

狄青抚掌赞道:“苏大人果然是文武全才,这分析的透彻,教人心服口服,跟卑职想的一模一样。”

苏锦翻翻白眼,心道:你这是在夸我还是夸你自己。

“所以,最佳的伏击地点我建议放在鹰嘴崖一带,离边境越近,便越容易吸引的西贼动手;弊端在于鹰嘴崖之后再无山地,敌军又是骑兵很容易逃脱,在布置上恐要多费些脑筋,那处的地形我又不甚了然,也不敢贸然定论。”

狄青忙道:“大人看图,鹰嘴崖的地形卑职标在图上了,请看,这弯钩如鹰嘴之处便是鹰嘴崖的峡谷,这里是天然的峡谷,所以谷中宽阔的很,两头窄中间宽,是个绝佳的扎口袋之处。”

苏锦道:“崖谷里边有多大?”

狄青道:“宽逾百丈,上千骑兵在里边也能纵横来去,这是不利之处。”

苏锦眼睛一亮,道:“也不尽然,这正是有利之处,否则西贼怎肯入崖中?咱们又怎能瓮中捉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