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一二章 大功之臣(三)(第2/3页)

内侍即刻传旨,不一会儿,身材高挑眉宇傲气的韩绛便上殿而来,参拜已毕,恭恭敬敬的战立一旁。苏锦本来听到韩绛这个名字的时候便有些耳熟,见到他人,立刻想起此人正是跟自己一科金榜题名的三甲榜眼,没想到此人也很有些本使,居然这么快便混到了宋夏之间谈判主使的位置,显然不是泛泛之辈。

苏锦本想跟他打个招呼,但眼光望过去之后,那韩绛的眼神中带着一种淡淡的漠视,似乎根本就没将苏锦看在眼里,苏锦知道此人不太好相与,当日放榜出来之时便有传言说韩绛对自己高中状元不太服气,虽然苏锦没将这些放在心上,但是此刻热脸贴了冷屁股,心中还是颇为不爽。

“韩绛,你将近日和夏使和议之事跟朕说说。”看的出赵祯对韩绛颇为赏识,说话也和和气气的面带微笑。

韩绛上前道:“启禀皇上,夏使刁蛮无礼,初始提出诸多无礼之要求,臣皆一一驳斥之,夏使见我大宋态度明确坚决,近日新提建议数条,臣觉得和议可期,正待详细向杜枢密呈报呢。”

赵祯道:“你就在这儿说一说吧,正好西北三位大人也在此处,他们对形势有所了解,或有更好建议。”

韩绛点头道:“遵命,昨日夏使野利仁荣提出三条新议,第一条便是边界划分还以宝元元年开战之初为界,双方各自退兵五十里,边境城寨百里处不在驻扎士兵,以免产生冲突。”

赵祯点点头道:“这一条还算是有诚意之举,如今的实际控制边界相较于宝元元年相比,我大宋略有点吃亏,这么一来,便等于不战而收复边界失地,可以答应。”

韩绛道:“臣也这么认为,既然皇上认为可以,这一条便……”

“且慢!”有人沉声喝止道。

众人一看,原来是范仲淹黑着脸上前来打断了韩绛的话。

“范爱卿,此举有何不妥么?”赵祯诧异道。

“启奏皇上,臣对边界划分并无异议,但双方各自退兵五十里岂能答应?”

“怎么?各自退兵不是相互间诚意的表现么?”

“皇上,莫要受西贼蒙蔽,西贼边界之地和我大宋边界之地颇有不同,拿我环庆鄜延两路边界而言,我大宋沿着边界建立的城寨堡垒大大小小至少十五六座,这些城寨形成我边界立体阻击之态势,夏军来攻这些城寨便是沿途阻击的有利保证;而西贼边界一片白地荒漠,他们以骑兵主战,旦夕便可大举掩杀而至,所以根本无需铸建城寨,若同意他们退兵五十里的建议,我们的大批城寨便将失去作用,我军固守反击之策岂非无形中被瓦解么?”

赵祯眉头紧皱道:“可是,双方达成和议,当无需再在城寨驻军了吧。”

范仲淹大声道:“皇上怎可有此想法?西贼什么脾性您还不清楚?如今他是无力再战才会议和,岂能因此便视为天下太平?皇上切不可做此想。”

赵祯眉头拧成疙瘩,没有作声,倒是杜衍站出来道:“范副使说话注意分寸,你这是在斥责皇上么?退兵是诚意的表现,既然议和无诚意的话议和作甚?”

韩琦上前道:“杜枢密,下官说句您不爱听的话,您太不了解西贼了,西贼出尔反尔又非这一次,昔年太祖太宗以及先皇对他们如何?他们还不是照样判宋自立么?岂能信狡狐之言?”

杜衍脸色难看道:“此乃就此事论此事而已,你又翻出成年老账本来算,照你这么说,我也可以说你韩琦说话不可信,因为若往上追溯,你韩琦祖上就没出过出尔反尔的小人?”

韩琦气的脸色铁青道:“你……杜枢密焉能妄谈他人祖上,即便你是我上官,也容不得你如此说话。”

夏竦出来打圆场道:“两位大人莫争,杜枢密只是打个比方罢了,既然此条有争议,便暂且搁下,又何必如此红脸粗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