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赵佶的江山与爱情(第7/10页)

如今的开封旧得不彻底,又新不起来,在奔向现代文明的进程中又显得缓慢,位置相当尴尬。

而一千年前的东京,已经是一个拥有百万人口的超级大都市,而当时西欧最大的城市巴黎也仅有二十万左右人口,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即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也仅为三十万人口;阿巴锡德哈里发王朝的首都巴格达仅为十二万五千人口。

如果站在现在的开封土地上,我们是无法想象一千年前开封的繁华的,只有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及宋人笔记等珍贵的历史资料中,我们才能部分地还原开封的繁华盛世。

是谁毁掉了这一切?

答案是战争和水患。

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兵入侵,破开封城,东京城内的财富被掳之一空,金兵同时掳走了宋朝徽、钦二帝和大批后妃宗室,带走了近十万平民,而更多的平民和幸存的赵氏皇族选择了南渡,汴京及其周围地区经济受到毁灭性的打击,时人记载,“自穰下由许昌以趋宋城(汴京)”,已是“几千里无复鸡犬,井皆积尸、莫可饮……大逵已蔽于蓬蒿,菽粟梨枣亦无人采刈”,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开封从此开始衰败没落。1130年,金兵再次南下攻破开封城时,城中的壮丁竟然不足四千。

绍兴九年(公元1139年),宋金议和,金人一度将开封和河南还给南宋,南宋使臣来到开封,看到的开封只有宫城还保存较好,而昔日繁华的外城已很少有人居住,大多成为了农田或荒地,曾经的太学房屋倾颓、杂草丛生,变成了养猪场,楼阁台亭,无不颓毁,甚至连昔日闻名远近的大相国寺,此时也已面目全非,成为“倾檐缺吻,无复旧观”的荒凉处所。

在汴梁城内经济衰落的同时,作为当年汴京水上大动脉的汴河,这时候也因为无从发挥其原有的功能而日益干涸,成了一条臭水沟(出使金朝的南宋诗人范成大在其所作《咏汴河》诗中写道:“指顾枯河五十年,龙舟早晚定疏川。还京要看东南运,酸枣棠梨莫蓊然。”并自注曰:“汴河自泗州以北皆涸,草木生之。”)

公元1159年,金海陵王迁都开封,但仍然无法恢复昔日的繁华,而金帝国也随着开封的沉沦一起没落。六十年后,作为女真人都城的开封被蒙古人的铁蹄再次踏破,结束了作为一个帝国都城的使命。

中国历史的几大古都,都随着各代王朝更迭起起伏伏,盛而复衰,衰而兴盛,而唯独开封,在北宋帝国崩塌后从此一蹶不振,彻底走向衰落。这里除了战争的因素外,还有它天然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不仅仅要接受人为战争的冲击,还要接受更为残酷的自然冲击——水患。

开封地处黄河中下游,当黄河穿过世界上最大的黄土高原,来到地势平坦的华北平原后流速降低,并从中上游带来巨量泥沙大量沉积,使河床每年平均升高两厘米。这样日积月累,年复一年,在开封河段便形成闻名中外的“悬河”奇观,清代的史书中曾形容开封城是“城在釜底,仰视黄河”。

而一旦黄河决堤,开封便会遇到巨大的水患。

开封最初的兴盛始于战国时代,这里曾经是战国七雄之一的魏都大梁城,但后来在秦国统一六国的战争进程中,秦国人经黄河引鸿沟水灌大梁,将当时繁盛一时的大梁城化为一片废墟。

公元1305年,黄河再一次决口,将开封城变成一片泽国。

而到了明朝,史上有记载的黄河决堤淹没开封就有四次;明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公元1642年,为退李自成农民军,明军决黄河堤,将高大的开封城墙几近游平,只露出城垛和女儿墙,大水过后,开封城的三十七万人仅存两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