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住房公社:干部与群众住房差距初显(第4/4页)

[47]普通群众的住房公社生活,到此开始结束。

综合以上对领导干部和普通群众住房公社的阐述,我们可以看到:

第一,住房公社对领导干部和普通群众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对于领导干部来讲,住房公社只是一个临时的避难所,是由于生计困难而躲避到这个相对来说比较优越的生活环境里。而对于普通群众来说,除了生计的需要外,更重要的是实现官方意识形态的目标。所以,一旦难关已过,领导干部就公然违背官方的宣传口径,迫不及待地搬出住房公社,投入舒适、宽敞的居住条件的怀抱。而1920年代的普通群众,依然居住在不断组建的住房公社里。

第二,同为住房公社,在战时艰苦的环境里,领导干部和普通群众的居住条件已有着“质”的区别。前者居住在大宾馆,服务设施齐备,甚至一个人就占有几个房间。此外,还拥有大批的工作人员为其服务,过着“相对禁欲主义”的生活,对于他们而言住房公社是名副其实的“诺亚方舟”;而后者基本是几人一个房间,住房简陋,家具简单,甚至没有集中供暖和公共浴室,过着“绝对禁欲主义”的生活。

综上所述,在政权建立之初,领导干部已经表现出住房条件的特殊化。只不过在战时艰难的环境里,他们没有条件为自己谋求更多的物质利益,因此,与普通群众在这方面的差距还不是非常明显。在走出集体主义的“诺亚方舟”,搬进设施齐备的宽敞楼阁——独户住宅后,这种差距就明显地表现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