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有我无敌(第2/3页)

“轰……”

箭雨铺天,巨石与城弩齐飞,重达百斤的滚石砸得城墙不住低吟,不时见得两方阵中肢体乱飞。

大将军猛攻丹阳两日,城中守军不敌,刘耽引千余郡军出城东,退入建康。袁乔率残曲请降,大将军允降,而后,怒其两面观火非君子所为,即斩袁乔于帐。遂后,稍事休整一日,拔营兵侵石头城,且致信周札,令其开城请降。

至此,大将军终临建康境,时令,已至二月十一。

……

永昌元年,二月十一。

挚瞻接获朱焘快马来信,即起三千郡军,挥军北上,且致信武昌。而此时,朱焘已然兵临武昌城下,遂遣使入城面见褚洽,使者晓以大义,告之曰:荆州若失于胡,江东三州难保,郡守若自误,则误天下矣!

褚洽左右权衡,为天下苍生计,故而,奉降武昌,与朱焘合军。朱焘虽得武昌,却并未停留,即刻铤军入江夏,兵哮西陵城,质问桓宣:若失荆州,何人当斩?

桓宣深思熟虑,且见势难为,遂引军出城而未战,与朱焘一左一右,挺向荆州。

恰于此时,王庾率军抵临南郡,正欲浮渡。朱寿等人联名致信,规劝王庾退回襄阳,以镇北胡。王庾踌躇而未退,喝骂桓宣与褚洽等人不忠。

桓、褚二人高声回道:“忠之忠矣,忠于天下矣,若失荆州,百姓流离,天下悲亡,为彼忠而失此忠,实不可取矣!”

王庾莫可奈何,只得隔岸扎营,复又忧心大将军,每日遣使漫骂。朱焘占之道高,对其辱骂不予理睬。

至此,两军隔江对望,朱焘一方,计军三万,王庾提军三万五千。

与此同时,魏乂闻知江州异变,心急如焚,暗度褚洽与桓宣乃为朱焘携裹,便欲回军撩战朱焘,从而驱使褚、桓等人复行反戈。奈何,长沙城下,尚有梁州甘卓。是故,魏乂命使者入甘卓军营,令甘卓退入猪口。

甘卓也知江州异变,岂会轻退,况且,尚有邓骞于身侧肆意挑唆,当即驳使出营。魏乂大怒斩案,遂后,领军七千出城邀战,且辱及甘卓先祖甘宁。

是可忍,孰不可忍,甘卓勃然大怒,点军出营,与魏乂战作一气。奈何甘卓虽勇冠三军,帐下士卒却不敌魏乂精锐,三战两败,后撤十五里。魏乂意在回援江州,便欲挺阵追击,将其一举击溃,却闻侦骑来报,高宝出桂阳,直奔长沙。

魏乂无奈,只得扼腕长叹,引军入城。

……

大东去浪淘尽,壁垒千古。

江口,石城军塞。

刘浓率万骑而来,数日前,兵不血刃得豫章,稍作休整,即挥军东走潘阳,待至此地,正欲命三军从速,摧破军塞,殊不知,突闻关塞上喊杀震天,心中捉奇,遂快马加鞭。

愈来愈近,厮杀声却渐弱。

待至塞下,勒住飞雪,抬头一望,只见斑痕累累的军塞上尚插着“王”字旗,剑眉一皱,拔出楚殇,便欲挥军破塞。

“瞻箦,瞻箦!”

却于此时,城寒上传来熟悉的声音,斜斜一瞅,浓眉大眼方圆脸,不是祖盛又乃何人?刘浓心中恸地一跳,身子晃了两晃,赶紧镇了镇神,高声叫道:“茂荫为何在此?”

祖盛抹了抹脸上血迹,探首出箭剁口,挥扬着带血长枪,笑道:“奉柴桑侯之命入襄城,奈何王敦已尽起大军,故而难敌,忽闻瞻箦欲来,便返军摧塞,静侯瞻箦!”说着,摸了摸脑袋。

刘浓心跳如鼓擂,策马飞入军塞,待与祖盛一汇,掀开面甲,即问:“高宝将军何在?”

闻言,祖盛怔了一怔,皱眉道:“我与高将军奉命兵分两路,一路入襄城,一路入庐陵。想来,高将军此时已入庐陵城!来时,我曾细探王敦军阵,约有三万之数,故而,定有一部即万,西赴庐陵!”说着,见刘浓面色越来越白,心中费解,问道:“瞻箦,可是有何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