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寅初(第8/12页)

他脚下一蹬,很快又翻上去一层。这一层比下面的空间更加狭窄,只有普通人家的天井大小,内里除了天枢之外,只有寥寥几根木架交错搭配,没有垂绳和悬桥。张小敬勉强朝四周看去,浓烟滚滚,什么都看不见。

再往上走,似乎已经没有出路了。张小敬能感觉到,身子在微微晃动。不,不是身体,是整个空间都在晃动,而且幅度颇大。他左手伸前摸去,摸到天枢,发现居然摸到顶了。

原来,张小敬已经爬到了灯楼的最顶端,天枢到这里便不再向上延伸,顶端镶嵌着一圈铜制凸浮丹篆。它的上方承接一个狻猊形制的木跨架,架子上斜垂一个舌状拨片。当天枢启动时,运动的灯屋会穿过狻猊跨架之下,让那个拨片拨开屋顶油斛,自动点燃火烛。

张小敬挥动斧子,在天枢顶端劈了几下,先把那个铜制的丹篆硬生生砸下来,然后又凿出一个口子。在这个高度,天枢里就算还有石脂,也不可能流出来了。张小敬这么做,主要是为了让心中踏实,就像是完成一个必要仪式。

做完这一切,张小敬把斧子远远丢下楼去,感觉全身都快烫到发熟。他用最后的力量爬到狻猊跨架之上,背靠拨片,瘫倒在地。

这次真的是彻底结束了。他已经做到了一切能做的事情,接下来就看天意了。

太上玄元灯楼高愈一百五十尺,待在它的顶端,可以俯瞰整个长安城。可惜此时是夜里,四周烟雾缭绕,什么都看不见。张小敬觉得挺遗憾,难得爬得这么高,还是没能最后看一眼这座自己竭尽全力想要保护的城市。

四周烟火缭绕,浓烟密布,下方灯楼主体已经彻底沦为火海,灼热的气息翻腾不休。此时的灯楼顶端,算是仅有的还未被火焰彻底占领的净土。张小敬把身子软软地靠着跨架下的拨片,歪着头,内心却一阵平静。

十九年前,他也是这么靠在烽燧城的旗杆上,安静地等着即将到来的结局。十九年后,命运再度轮回。只是这次,不会再有什么援军了。

张小敬这么迷迷糊糊地想着,突然感觉到身下的灯楼,似乎微微颤动了一下,然后发出一声低沉的轰鸣。

兴庆宫的龙池,在长安城中是一个极其特别的景致。

早在武后临朝之年,这里只是万年县中的普通一坊,叫作隆庆坊。隆庆坊里有一口水井,突然无故喷涌,清水疯漫不止,一夜之间淹没了方圆数亩的土地,此处沦为一大片水泽。日出之时,往往有雾气升腾,景色极美。长安城的望气之士认为这是一个风水佳地,坊间更有私传,说水泊升龙气。于是李氏皇族的成员纷纷搬到这片水泽旁边居住,其中就包括了当今圣上李隆基。

后来天子践祚,把隆庆池改名为龙池,以示龙兴之兆。这一下子,龙池旁边的宗亲们都不敢久居,纷纷献出宅邸。天子便以龙池为核心,兼并数坊,修起了兴庆宫。而龙池因为沾了帝泽,多次扩建,形成了一片极宽阔的湖泊,烟波浩渺,可行长舟画舫,沿岸亭阁无数,遍植牡丹、荷花、垂柳,还豢养了不少禽鸟。

龙池湖畔,即是勤政务本楼、花萼相辉楼,彼此相距不过百十余步。此时勤政务本楼上灯火辉煌,热闹无比,宴会正酣。反观龙池,沿岸只在沉香亭、龙亭等处悬起几个灯笼,聊做点缀,大部分湖面是一片黑暗的静谧。

一只丹顶仙鹤立在湖中一座假山之上,把头藏在翅膀里,沉沉睡去。突然,它猛地抬起长长的脖颈,警惕地朝四周看去。四周一片黑暗,并没有任何异状。可鹤不安地抖了抖翎毛,还是一拍翅膀飞过水面,远远离开。

咔嗒。

就在仙鹤刚才落脚之处,假山上的一块石头松动了一下。这些石头都是终南山深处寻获的奇石,造型各异,被工匠们以巧妙的角度堆砌在一块,彼此之间连接并不牢固。过不多时,石头又动了动,居然被硬生生推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