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一闻战鼓意气生 第三节(第6/7页)

这些不太顺耳的话,同样也击中了高遵惠的心坎。他一生谨小慎微,持家守身,所能谋求的,不过是做一个守法的外戚,不至于贻至后世史家之讥而已。以他外戚的身份,终其一生,都极难入两府,所以他所指望的,亦不过是做到高家的族长而已。

“某只要能做一个守法之外戚,于愿已足。”高遵惠自嘲道,“鸿鹄之志,非燕雀所能知也。不过,我也断不至于为一己之得失,而败坏国事,成为天下之罪人。君等为国家百姓,义不顾身,遵惠何不能成人之美?”

谨小慎微了一辈子,却被命运捉弄,竟顷刻间毁于一旦。高遵惠在心里无奈地叹着气,不知是在嘲笑自己方才那片刻的冲动还是在感慨命运的无常。无论如何,他毕竟还是摆脱不了那士大夫的宿命。反正左右都是罪过,再怎么样也倒霉不到哪去,倒不如成全一下这几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罢,说不定,也是给石越与文彦博、章惇们一个人情。他没有唐康那样的豪情壮志,不惜一切也要做担当天下的大臣,但他同样也不想成为天下的罪人。惹上这么大的事,族长不用说是没有指望了,便是将来的起复,高遵惠也已是意兴阑珊。

高遵惠计算着自己将来可能要被贬斥的地点,设想着有没有可能提前致仕安享福贵,竟是完全没有注意到田烈武与李浑正又惊又喜地拜谢着。

孤零零的渭南县城,在昏沉黑暗的夜色中,一片死寂。低矮的城头上,依稀有几个火把来回走动着。城中隐约可以听到有人在低声地抽泣着,还有一股股尸体开始腐烂时散发出来的恶臭在空气中弥漫。

除了极少数人逃出城中外,大部分的乱兵们都怀着极大的恐惧,窝在小小的渭南城中等待着命运的宣判。军官们绝大部分都死光了,经过一系列的内斗后,乱兵们胁迫唯一一个幸存的副指挥使朱光为首领,自称“都指挥使”,维持着松散的秩序。区区一个副指挥使,如何能够有能力有威信统率这近万人的桀骜之徒?被兵刃架上脖子来做这个“都指挥使”的朱光,自然知道自己随时可能被乱兵杀死。但为了自己的命运,他还是几次建议乱兵们散入少华山以南,洛水以北地区的群山中,但乱兵们又是担心没有粮食,又是害怕地形不熟,更奇怪的是,竟还有人担心朝廷处罚他们的家属……乱哄哄地几天也没有决定下来。朱光打心底里便看不起这些乱兵——凡参预兵变者家属,一律将被流放,这是大宋朝的铁律,他们竟然还敢心存幻想!他们面前只有死路一条。窝在渭南是死,西向京兆府是死,北渡渭水是死,进入少华山区,其实也是死,不过能够晚死些日子罢了。朝廷绝对不可能容忍兵变的,这一点所有的人都明白,所以他们才会疯狂的饮酒、抢劫、斗殴、杀人,无恶不作……但朱光也看穿了这些乱兵的心理,这些人还在指望着招安——如果能够打败朝廷来镇压的军队,或者朝廷兵力不够,也不是没有招抚的可能性。若是那样的话,最多只会有少数几个倒霉鬼会被杀掉——但其中肯定包括朱光。这也是朱光竭力想劝说这些叛兵离开渭南的原因。不过,在朱光看来,朝廷决不可能这么快派来军队镇压,他还有足够的时间——照现在这个挥霍法,渭南县用不了多久,就会没有粮食了,那时候,他们不走也得走。在此之前,他还可以放心地睡个安稳觉。

轰!轰!美梦才做到一半的朱光感觉到屋子一阵晃动,隐隐约约耳边便传来一阵阵杀喊声、兵荒马乱的奔跑声……睡得迷迷糊糊的朱光猛地惊醒过来,揉了揉眼睛,半晌,才猛然醒过神来,“啊”地大喊一声,“霹雳投弹!”慌慌张张穿了衣服,提着长枪,便往屋外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