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团军功章之瓦纳战役(第2/3页)

这种战术并不复杂:就是将一辆辆名叫“塔博尔”的四轮大车用铁链首尾相连,形成一个可移动的堡垒群。每辆大车均经过改造,变成了武装战车,并配有由18到21名士兵组成的战斗分队:4到8名十字弓手,2名手炮手,6到8名装备长矛和连枷的士兵,2人携带盾牌,2人驾车。大车内配备有一袋袋削尖的石块,作为备用弹药使用。在堡垒群内部部署有骑兵部队。

大车阵以防御性为主,据守在里面的军队先是用火炮猛轰敌军,当敌军接近大车工事的时候,工事内部的十字弓手和手炮手将一齐开火,在近距离给敌军造成更大的杀伤。经过这波无比猛烈的密集火力打击后,敌军士气将一落千丈。此时,倘若防守方的指挥官认为时机合适,则战役即将进入第二阶段,大车方阵内的装备剑、连枷、长柄类武器的步兵与骑兵会一拥而出,朝已经变得疲乏不堪的敌人杀去。此时敌人将末日临头。

不难看出,这种车阵是专门用来对付以冲锋为主的骑兵的,捷克人利用它曾多次击败以重骑兵为主力的德国讨伐军。他们最终失败后,不少胡斯党人流亡匈牙利,也带来了这种全新的战术模式。富有眼光的胡尼亚迪意识到这种战术将会成为匈牙利军队对付善骑射的突厥人的利器,于是便招募了大量波西米亚人入伍。果然,在日后的卫国战争中,胡尼亚迪利用塔博尔车阵让不可一世的穆拉德二世和突厥骑兵吃到了苦头。切塞里尼的提议无疑是绝佳的扬长避短之招。

◎ 胡斯军队利用大车对抗德国骑兵。

尽管教皇特使的建议得到了匈牙利贵族和克罗地亚、捷克的领主们的支持。但却遭到瓦迪斯瓦夫和胡尼亚迪的反对。胡尼亚迪自己就是利用大车工事的高手,然而大概是近年来频频击败奥斯曼人,让他对后者起了轻视之心,认为突厥人也不过如此罢了。因此他振振有词地说:“逃跑已不可能,投降更是想都不要想,让我们拿起手中的武器,为了我们的勇气和荣耀而战吧。”由于名义上的最高指挥瓦迪斯瓦夫站在胡尼亚迪一边,并以大权授之,决战之议遂定。

1444年11月10日一早,胡尼亚迪将约2~3万人的十字军排成一道弧形阵,部署在瓦尔纳湖和弗兰加高原之间。战线长约3.5公里。总计3500人的波兰和匈牙利王家卫队携带两面旗帜,与匈牙利王家雇佣军及匈牙利贵族的私兵一道据守于军阵中央。瓦拉几亚骑兵则位于中军后方,被当作预备队使用。

总数为6500人的右翼部队在面向卡梅纳村的山下列阵。指挥官是瓦拉丁主教扬·多米内克。切塞里尼统的一支德国雇佣军和一支波斯尼亚部队亦在其中。此外还有埃格尔主教及其亲军部队,以及被革除教籍的斯洛文尼亚军事长官弗兰克·托拉茨的克罗地亚部队。

5000人的左翼部队由胡尼亚迪麾下的特兰西瓦尼亚人、保加利亚人、德国雇佣军和匈牙利贵族的私兵组成,统帅为胡尼亚迪的妹夫米哈伊尔·西拉格。由300到600名捷克人和鲁塞尼亚人护卫的四轮战车组成的车阵陈列于匈牙利军队后方,紧贴着黑海和瓦尔纳湖的位置。战车卫队的指挥官为盖特曼切伊卡,与他们并肩作战的还有波兰人、立陶宛人和瓦拉几亚人。每辆四轮战车上有7到10名士兵,车阵中装备有火炮。

奥斯曼人的中央部队包括加尼沙里军团和从鲁米利亚征募而来的武装人员,他们被部署在两座色雷斯人的古坟周围。穆拉德本人就在其中一支部队之中指挥作战。右翼部队由来自鲁米利亚地区的卡皮库鲁和西帕希部队组成,安纳托利亚的阿金基和西帕希部队则构成了奥斯曼军的左翼。加尼沙里弓箭手和阿金基轻骑兵部队列阵于弗兰加高原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