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0章 诡异圣旨(上)(第2/3页)

然则昨日锦衣卫探子奔赴南昌,却仿佛给杨廷和当头淋了一盆凉水,令他彻底从纸醉金迷中清醒过来。

宁王……有问题!

这是杨廷和当即冒出来的想法,随后便感到一阵极度的羞恼和忧虑。

宁王送他重礼的同时,也在信中一遍又一遍地强调对皇帝和朝廷的忠诚不二,并且指天发誓一定谨守藩王本分,老实待在南昌城里,绝不做半点逾制乱法之事。

花言巧语说多了,连杨廷和这样的忠直老臣也禁不住相信了,这才放心收下了宁王的重礼,以后但凡朝中有些不利于宁王的言论,杨廷和皆帮宁王不动声色地压了下去。

然而锦衣卫密探奔赴南昌,却令杨廷和敏感地察觉到宁王有问题,宁王若有问题,那么这些年他收授宁王如此多的贿赂,将来怎么摘得清?

这件事如同千斤巨石,沉沉地压在杨廷和的心头,以至于他现在对任何事物都提不起兴趣。

有了这件事压在心里,杨廷和哪有心思关心秦堪晋不晋爵的事?他甚至对秦堪有了一种深深的忌惮,毕竟他和宁王的事若被查出来,秦堪肯定是第一个知道的。

看着激烈议论的众人,杨廷和捋了捋长须,忍不住道:“诸位同僚,如今京师市井传言不知各位可曾听说?”

提起这事,堂内众人皆沉默,脸色非常难看。

大家不是足不出户的宅男,自然对京师中的传言知之甚详。

传言有一种特性,那就是毫无立场,今天往东,明天往西,东西各有让人信服的理由。

前几日的传言说秦堪恋栈爵位,怂恿蛊惑当今皇上,为自己求爵,如今传言不知怎的却变了风向,转过头来说朝中大臣不容贤良,对即将晋升国公爵位的秦侯爷各种嫉妒各种阻挠。反正人嘴上下两张皮,眨眼间舆论的矛头便彻底转了方向。

这是令满朝大臣无可奈何的事,文官们最善用的武器便是舆论,然而他们的舆论却只限于士子书生这一类人群,再由士子书生们将舆论散播到市井百姓中去,从此占据道德的制高点毫无顾忌地谴责别人。但秦堪却不一样,他手握锦衣卫,锦衣卫里面有无数的帮闲和校尉,这些校尉和帮闲整日混迹于市井坊间。只要他想制造舆论,声势不会比文官们小到哪里去。

“秦堪这竖子!”梁储怒吼出声:“国朝百年,奸佞不知凡几,唯以此子最甚!这样下去,他秦堪迟早是第二个刘瑾!”

梁储不能不愤怒。国朝百年,奸佞太多了,但和文官们一样懂得利用舆论的,唯秦堪一人,这些舆论很可怕,几句反复之间便将文官们的高大形象彻底败坏了,比刘瑾用刀子杀文官更令人无法接受。

杨廷和眉宇间一片忧虑:“朝堂市井传言不善。我等处境堪忧,虽是一片丹心,却有口难辩,如今关头若仍要发动同僚请皇上收回圣旨。我等的名声怕是愈发败坏了,诸位同僚,咱们是否三思而行?”

梁储重重一挥手:“不必三思了,忠直之臣怎能眼见奸佞擢升显爵?此非为臣之道也。至于名声,但能压下奸佞的风头。我们何惜名声!”

……*******

几位重臣的效率终究慢了一步。

众人酝酿逼迫朱厚照收回圣旨时,一阵杂乱的脚步声传来,杨廷和的老管家满面红光喘着粗气朝堂内众人作了一揖,道:“梁阁老,宫里有圣旨下来,此刻正等在贵府门前呢,您的家仆在门口等您回去接旨……”

众人大吃一惊,梁储的脸色有些难看:“又有圣旨?陛下发什么……”

说到一半生生顿住,梁储理智地掐断了冲口而出的一句谤君之言。

杨廷和目光一闪:“梁府家仆有没有说圣旨上什么内容?”

老管家恭敬道:“梁府家仆没说,只催梁阁老回府接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