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 家奴子(第2/3页)

“当然,而且是你亲眼所见。”韩孺子心中越来越恼怒,只是还不想完全显露出来。

“旨意传给谁了?”

“康自矫,你想说什么,直说好了,用不着拐弯抹角。”韩孺子冷冷地道。

康自矫拱手谢罪,“陛下的圣旨先进宰相府,再到各部司,由驿站分送天下各郡,郡里抄送各县,县转乡,乡告民,一道圣旨要被百姓得知,需要经过几道手,每一手都在官员的控制之中。而这些官员,不是世家出身,就是与世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是陛下所要打压的一批人,试问,他们愿意如实传达这道圣旨吗?”

韩孺子心中怒气一下子消失得干干净净,语气也缓和下来,“康卿听说了什么?”

“不是听说,而是亲眼所见,就在京城以外,许多私奴在路上号啕大哭,不肯离开旧主,以为从此再无着落。”

韩孺子沉默了一会,他一直集中精力与大臣争斗,官员们的激烈反应让他自以为与胜利只差一步,现在才明白,他中了“声东击西”之计,正在错误的地点进行一场无关大局的战斗,虽胜犹败。

“私奴可愿从军?”

“只有很少一部分愿意,他们种惯了地,对打仗极其畏惧,北方正要开战,无论给多少田地,许多人也不想从军,何况陛下所许下的田地要三至十年之后才能到手,穷苦人怕官、不信官,一听说是三年以后,更不信了。”

韩孺子沉默得更久。

当皇帝真难,但这句话只能藏在心里,韩孺子开口道:“你说的这些都有实据?”

“陛下可以派人去查,不用太远,京城以外就有不少大庄园,问问他们了不了解圣旨的全部内容、愿不愿意离开旧主自立门户?”

韩孺子当然要派人调查,“康卿可有妙计解决困境?”

康自矫回道:“本朝定鼎之初为何官民和谐而政令通顺?乃因功臣皆由民间出,熟知百姓疾苦,两三代之后,世家子从小锦衣玉食惯了,视富贵为天生,偶有不顺,只觉得自己苦,哪知世上还有更苦、真苦?陛下问妙计,微臣只有一计,多用寒门子弟当官,或可令朝廷再度知民。”

韩孺子点点头,觉得康自矫此计不够“妙”,“你先退下,容朕考虑一下。”

康自矫拱手告退,最后说了一句,“康某不谦,自认为有宰相之才,陛下若是欲用寒门,可从康某开始。”

韩孺子大笑,挥手命令康自矫退下。

康自矫并不掩饰自己的求官野心,韩孺子也不在意,而是在仔细思考他所说的话。

韩孺子是皇帝,即使是在被迫退位的情况下,所遇到的人也大都愿意为他所用,更洒脱者则是事了之后急流勇退,所以他很难理解,竟然还有人甘愿为奴,而不愿自立门户。

不能只听一面之辞,韩孺子必须调查清楚,想了一会,觉得金纯忠和景耀都不适合,于是让张有才召来晁鲸。

养尊处优久了,晁鲸已不再像是穷苦的渔村少年,只是眼睛闪亮,到哪都乱瞄,贼兮兮的,也不像是宿卫军将士。

韩孺子将事情交待清楚,让晁鲸去京城以外打听情况,特意提醒道:“不要泄露身份,你现在这个样子可不行。”

“衣服不行吗?我换一身。”

“嗯……不只是衣服,你从前挺黑的,现在好像变白了一些。”

“是吗?”晁鲸在自己脸上摸了一下,“跟张有才比,我还是挺黑的。”

张有才咳了一声。

“而且也胖了。”韩孺子上下打量几眼,“你平时不参加练兵吗?”

晁鲸脸上一红,他倒聪明,明白皇帝的意思,“我明白了,陛下想找一个人,能与普通百姓说得上话,不被认出真实身份,对不对?”

韩孺子点点头。

“这个简单,让马大和我一块去,他黑不溜秋的,擦粉都盖不住,还跟从前一样又矮又壮,只要换身衣服,没人能认出他是宿卫军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