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 “大捷”(下)(第2/3页)

“苟群臣殚心为国,朕何事乎内臣。”——要是你们这帮兔崽子能全心全意干活儿,老子当然不会去找太监来做事!

大臣们无言以对,这说明皇帝已经不信任臣子了。对于一个不相信员工,宁肯让家奴来管理企业的老板,他们还能说什么呢?

这一次,西南官员对于琼州战事的处置,恰好赶在皇帝对大臣产生疑心的当口上。崇祯其实并不在乎剿灭的是髡人还是夷人,但他在意下面对他的态度。

只是还没等崇祯考虑好要如何处置那些胆大妄为的地方官,从两广又发来一封新的奏折。这一次的奏折内容相当清楚明晰,甚至连引黄贴黄都用不着——奏章的封皮是用白色包裹,意味这是一封报丧的奏书。

“王存思卒于任上……”

这个消息让刚刚还怒火满腔想要收拾两广总督的朱由检为之一怔,人死为大,无论如何王尊德死在任期内,算是因公殉职,在这种情况下就算是皇帝也不好轻易给他加罪名。

另一方面,两广和福建地区又送来了一批据说是剿灭西洋夷人的战利品。包括各种各样的军旗,军装,西洋人所用的武器,火炮之类,广东方面甚至还押送来十多名俘虏,只是因为路途遥远,水土不服,解入京师后就大都生病,喉咙嘶哑,连话都说不出来。不过一个个红眉毛绿眼睛的,自是西洋夷人无疑。

有了这些实际东西作为证据,再要说他们欺君罔上好像就有点不太合适了?朱由检毕竟是个年轻人,心思转变的快,在最初的怒火熄去以后,总算可以比较理智的看待问题。

正在犹豫之际,恰巧又看到一篇奏折,乃是锦衣卫指挥祖泽傅上书,请求允许他前往东北战场救援其父——他老爹的名字叫祖大寿,关宁军中宿将,如今正被满洲军包围在大凌河城。崇祯看了看那奏章,祖泽傅虽是武将,文章倒写得不错。奏折上说为人臣要尽忠,为人子要尽孝,父亲身为大明将官被敌人包围,自己哪怕单身一人也要前去营救云云……

不过崇祯一眼便看穿了那小子的花花肚肠——这又是变着法子催朝廷派援军呢。满洲人实在不好对付,前些日子孙承宗好容易从山东凑出孔有德一支军马,拖拖拉拉半天都不肯出发,如今刚到吴桥,驻在那里以粮饷不继为由死活不肯挪窝了……

不过朱由检平素对于这位小将颇为欣赏,这时候也只好装做糊涂,只是温言抚慰,说是国家需要他这样的少年英杰,不能允许他孑身轻赴险地。后面又加了一句:援军之事,朝廷自会考虑,也算是安抚其心。

之后反过来再看待西南战事,想法又所不同——崇祯现在总算明白,王尊德固然是人之将死,无所顾忌,为何却连熊文灿那个平日里八面玲珑的琉璃蛋儿都敢于在自己面前装神弄鬼了。

“大捷……哼哼,姑且就算是大捷吧。”

想来想去,他最终还是决定,且顺着那些疆臣一回,捏着鼻子认下这场大捷吧,这个迟暮帝国需要更多的胜利来鼓舞人心。哪怕不是最初计划中的也行。

于是崇祯按照惯例,向朝臣们宣布了这一喜讯,并且把缴获的夷人旗帜军衣送往太庙祭告先皇——当初在他兄长天启手里,明军与荷兰人在澎湖大战过数场,虽然收复澎湖,却终究未能获得全胜。如今前往太庙祭告其兄倒也心安理得——弟弟我完成了您的未尽之志,把占据南海的西洋人给扫平啦。虽然只是顺手,可好歹也算一份功绩么!

在得到皇帝认可这份捷报的消息后,朝廷和内宫也开始活跃起来。周后与田袁两位妃子都盛装前来向他表示了祝贺,御史翰林们也开始噼里啪啦上贺表,一切似乎转入良性轨道,这让崇祯对自己的决定非常满意,对于王尊德熊文灿的怨念也消除的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