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章 福利(第2/3页)

以往到了年末岁初,各大衙门关门封印之前,部门长官有和蔼些的,也会组织一两次单位聚餐,去酒楼里定个尾牙宴什么。如果遇上更大方的长官,除本人大吃一顿外,还能提上一个预先备好的食盒回去给家人尝尝鲜,这便是极限了。至于当官的好处什么,那全是要靠自己捞的,大明朝可从来没有什么“养廉银”的说法,开国皇帝朱元璋恨不得全天下官吏都把嘴巴缝起来不吃不喝给他干活才好,正常俸禄都低的要死,外块更不用想。

当然官吏们肯定不会亏待自己,总是有办法把自己养得肥肥胖胖,但官府向来只进不出,这也是惯例了。而这回钱阁老拿出来的那一票“福利”,却是打破了这一惯例,虽然数额不算太大,却让那些与他平级,或者略低一等的同僚们大为头痛。

——官场中的事情,向来是讲究个“无例不兴,有例不废”,你钱尚书今年做了好人,发一票福利下去,让大家开心了,可明年呢?后年呢?后面的历任尚书要不要把这规矩持续下去?要的话从哪儿弄钱来?

——连清水衙门礼部都给下属发福利了,那吏部,兵部,刑部,户部这些向来公认的肥缺单位要不要跟上?这些单位都发了,那诸如督察院,翰林院,钦天监等更加“清水”的衙门又咋办?人家平时就没什么钱,这回岂不是平白无故又多了一大笔开销在头上?

无论是横向对比还是纵向考虑,钱阁老这一回的行动可算是在京师官场中丢下了一块大石头,不但在短期内激起了极大波涛,引发的涟漪很长时间内都不会散去。官场上最忌讳这种独来独往的作风,以江左钱牧斋好名又偏软的性子,按理说通常不会这么轻率行事的。但这一回,即使当着一些故交好友的面,钱谦益却也表现的颇为云淡风轻:

“不过从琼镇那里得了些新鲜玩意儿,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与僚属共享罢了,何必顾忌那许多?”

看到老钱如此逸兴飞扬,旁人只能默然,最多在心里嘀咕几句——你老人家跟短毛关系那么近,靠上了那么硬的后台,当然是没啥顾忌了,俺们这些没后台的可咋办?

事到临头,再难办也得办啊——不管那些部堂老爷们私下里如何抱怨,最终他们却也只能跟着钱阁老的步伐走,设法弄些钱来,给部下们发上一票“福利”。

京师部堂,作为封建王朝的核心权力机构,真想搞钱还是很容易的。以往每年到年终岁末,也正是下面人向上头大送孝敬的时候。以前没这习惯,不是因为那些官老爷们清廉,而是他们只管自家私人捞好处,压根儿没有“单位集体”这种概念。而这一回,迫于舆论风潮,那些部堂老爷们不得不把原本完全为自家独占的好处拿一些出来,分润给下头。

而这其中,以陈大雷为首,一批“北京大市场”工作人员的卖力推销也起到了很大作用。他们这段时间一直游走于诸多部堂权贵中间,大力推销那种在大市场中专用的“购物券”,而且按照茱莉所制定的促销模式,给出了很大的优惠——面值一千元,也就是五百两的购物券,实际打九折,只要支付四百五十两白银便能拿到。而如果是关系更近的部门,则只要四百两便可,八折优惠。

可别小看这一成优惠,在京师里还颇引起一番小小波澜呢——能拿到说明跟短毛关系近。京师里除了礼部钱阁老,也就少数几家能享受了,比如陈涛本人挂名的钦天监,或是前段时间颇有交往的兵部张尚书,吏部周尚书,锦衣卫骆指挥使等——陈涛那次夜游北京城,跟不少北京高官算是有了一面之缘,之后就算他自己稀里糊涂仍不在意,人家可都记在心上了。陈大雷再打着陈涛旗号上门拜访时,得到的待遇便与以前截然不同,大规模使用购物券,也就是从这几家开始,并迅速在京城里推广开来的。